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313.5亿件。如图是《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国家邮政局2016年10月发布)中的统计数据。

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0.2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600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0.8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0.8吨新纸箱,产生的0.2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然而,面对如此天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

2016年12月23日,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          ;其次,          ;第三,          。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

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节选自《半月谈》2017年第2期,有改动。作者张璇 吴帅帅)

1.(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邮政局2016年10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获利巨大。

B. 加点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的使用。

C. 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

D. 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经营,严密包装。

2.(小题2依据文本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60字左右)

3.(小题3文章取题为“3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2.B 3.4.不要过分追求商品“包装严密”;不要随手乱扔包装垃圾;自觉将包装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5.6.示例:快递过度包装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快递业高歌猛进带来海量垃圾和污染;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题目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担忧,希望引起读者对上述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国家邮政局2016 年10 月发布的“2015 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迅猛,快递包装垃圾过多。C项应是C.消费者、电商商家、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D项是为了说明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第②段,说说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

(2)(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

(3)(活动三:分享之恩)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

2017年6月28日

(4)(活动四: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  乙: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龙舟激越江上赛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

(1)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广告语。

①《格列佛游记》         ②《海底两万里》         ③《西游记》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

B.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深邃的讽刺笔法

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

(2)《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印证。

①“好事情”——阿廖沙(《童年》)

②苏辙——苏轼(《苏东坡传》)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当与朋友远别时,我们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赠别壮行。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