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韩麦尔先生发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两个词,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说说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4.文中描写“钟声”“号声”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的理解。

 

1.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是法兰西,永远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国土的一部分。 2.嘲讽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行为。 3.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行为使小弗郎士觉得他很高大,此时小弗郎士的爱国情感已经与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4.“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 5.一方面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另一方面他面对国土被侵占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解析】本题是对重点词语、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的考查。整体把握文章,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作答。 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完后就要与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提醒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本题考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这句话是小弗朗士在习字课上的联想,他想到德国人会不会强迫鸽子用德语唱歌,实则表现小弗朗士对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行为的嘲笑。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文章写到小弗郎士已经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所以他觉得先生高大。他懂了先生的爱国情,被先生的爱国之情深深的感染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这钟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德语将代替法语。这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 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答此题不能只分析人物的描写,还要结合全文内容去分析它们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要将分析与主旨相联系。“万岁”及他的痛苦表情,一方面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痛苦,这些都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名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家。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小说以___________为背景,以________这个孩童的视角行文,刻画了爱国志士___________ 的高大形象。

(3)端木蕻良,原名_____________,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选自宋朝________编的《乐府诗集》,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双兔傍地    B.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 旦辞爷娘    D. 归来见天子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户织                (2)不闻机杼声          

(3)阿爷无大儿                (4)旦爷娘去          

(5)赏赐百千                (6)驰千里足

 

查看答案

(1)《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木兰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相照应。

(3)《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李白《塞下曲》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都表现了守边将士战地生活的艰苦卓绝。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B.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

C.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

D.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拟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