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留住心中那团火焰 刘良军 ①在交流中,一位年轻人道出心中...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留住心中那团火焰

刘良军

①在交流中,一位年轻人道出心中困惑:刚迈出校门不久,有理想也不缺激情,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胸中的那团火焰,时常会遭遇斜风冷雨。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上,难道只能一步步向现实低头,眼看着内心的冲动一点点被消解?

②困惑的背后,是如何处理自我与环境关系的深刻命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论主观上是否情愿,人们难免受到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群、环境多元多样,对个体来说,有些外在因素未必都能转化为正能量。因此,当社会分工日益细密,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想要呵护初心、彰显个性,殊为不易。其实,一个人选择与周围环境“和解”并不难,重要的是怎样留存一份定力,始终保持内心的热度。

③不甘平庸、追求卓越,需要砥砺“再坚持一下”的意志。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众所周知。试想,倘若他当初连续被拒两次就打道回府,可能就没有后来诸葛亮匡扶蜀汉的历史传奇。又如“光盘行动”,唯有驰而不息地倡导、一以贯之地践行,才显其价值与意义。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始终不渝、持之以恒,为心中的一团火不断添柴,才能蓄积韧劲,用实际行动深挖一眼泉,撒播青春的光和热。

④让心灵保温,贵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什么有的人走得再远,也牢记着原点,而有的人刚迈开步子,就忘记了为何出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心是笃实沉稳,还是游移不定。保持心中的热度,并非简单地一味往前冲,找准定位、耐住寂寞更为重要。干事创业,往往需要突破利益藩篱、闯出创新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难

免有种种杂音、噪音。但无论如何,不能被压力浇灭了劲头,向所谓的“现实”屈膝。太行山上扶贫,李保国不知道吃过多少苦,遇到过多少挫折,各种风言风语也没少听,但他认定一条:“我是农民的孩子,最见不得农民穷!”每当此时,他就仿佛有了用不完的力量。相似的经历,相近的条件,一些青年人在患得患失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最后甚至意志消沉、斗志涣散,相比之下,我们从李保国那样的沉潜者身上可以

学到很多很多。

⑤年轻人的身上洋溢着一个时代的群体风貌,刻印着不凡的价值追求。面对世俗的压力,不庸俗、不媚俗;面对方方面面的诱惑,不松懈、不贪恋;保持自己心中的热度,咬定青山不放松,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尊重彼此心中的光亮,赏其所长、容其所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惟其如此,才能让一腔热血汩汩流淌,始终传递心灵的温度,让梦想悄然生长。

⑥有人说,生活仿佛一槽冷水,人若是一块冷铁,浸进去就会生锈,若是一块热铁,不仅能锻造出好钢,还会让水沸腾。让心灵保持热度,持续为内心的“小宇宙”注入正能量,那么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处,一个人总能让生活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1.请分析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种种杂音、噪音。(分析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生活仿佛一槽冷水,人若是一块冷铁,浸进去就会生锈,若是一块热铁,不仅能锻造出好钢,还会让水沸腾。(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①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论题:“其实,一个人选择与周围环境‘和解’并不那,重要的是怎样留存一份定力,始终保持内心的热度”。 2.举例论证。举刘备“三顾茅庐”和“光盘行动”两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想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砥砺“再坚持一下”的意志,要有始终不渝、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⑴“这个”指的是干事创业时,突破利益藩篱、闯出创新之路的过程。⑵将生活比作冷水,将不同心灵热度的人比作冷铁和热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人要让心灵保持热度,持续为内心注入正能量,总能让生活绽放出灿烂的光彩”的观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4.文章第①②段由一位年轻人的困惑引出论题,第③④段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年轻人只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不动摇、不懈怠才能留住内心那团火焰的中心论点,第⑤⑥段进一步讲道理,指出当代年轻人正确的努力方向,照应题目。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要结合文章特点。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还能起到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这段文字列举了刘备“三顾茅庐”和“光盘行动”两个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其作用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初春,道路泥泞。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

“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

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注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突然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如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1.本文多处运用了照应和伏笔,请各举一个例子说说它是如何做的。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文中的青年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依托郑州商都文化、开封宋文化、洛阳汉唐文化,将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郑州加快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着力打造世界功夫之都。开封着力建设成为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材料二  记者9月6日从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省政府已同意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施意见中显示,郑州重点建设由文化景区、历史建筑等构成的城市风景主线,以彰显国家中心城市魅力。开封重点突出宋都古城文化,建设时尚汴西新城,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洛阳着力打造集文博展示、休闲度假、主题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来说,是要依托郑州商都文化、开封宋文化、洛阳汉唐文化,将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

⑴请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三中统计图的两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旅游文化业近年来得到了各地区的高度关注,请就如何发展好本地区的旅游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名著中许多人物相识的过程曲折,有些是不打不相识,有的是一见如故,英雄相惜。请任选一组人物,简述他们相识的过程。

①林冲与鲁智深  ②八戒与沙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幸运与不幸往往伴随着人们。鲁滨孙流落荒岛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结交了一个“野蛮人”伙计“星期五”。鲁滨孙为了改造“星期五”都教了他哪些东西?最后“星期五”的结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⑶《曹刿论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了曹刿观察敌情的情形,突显了他小心谨慎的特点。

⑷酒拨弄着诗人的那根情弦,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刘禹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酬答心志;陆游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来降低气候灾害的几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