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2)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3)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最是难忘那表情 细雨如丝的冬天,是那么寒风刺骨,在这寒冷的天气中,那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那天下午,天空中飘着小雨,我拿着雨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残忍地吹过我的脸颊,使我感到非常冰冷。路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冷得把手插进口袋里,甚至还有人冷得戴上了帽子。这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趴在我的面前,他的两只手臂全都裸露出来,他满手通红,皮肤全都爆开,还有一丝丝的血迹,雨水打湿了他破烂的衣服,他看起来全身无力,只能静静地趴在那里。他的前方有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几个一元硬币。看到这一幕,我感到十分揪心,这么恶劣的天气竟然还有乞丐出现在街头,我看着他能感受到他有多么冷,他是那么可怜,可当时的我却不懂得怜悯,面对这个无助的乞丐,我只是视而不见。 这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出现在这个乞丐的旁边,仔细地看着这个乞丐,那个乞丐无力地趴在小女孩面前,头始终都没有抬起来。小女孩缓慢地走到乞丐身旁,蹲在乞丐旁,依依不舍地把手上的小伞放在乞丐的头顶上,然后迅速站起来,奔跑在小雨中,渐渐消失在街道上。那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感到十分愧疚,那个小女孩是那么的小,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许她会被她的父母责备,或许她会因淋雨而感冒,但她并没有在意这些。相比我的视而不见,小女孩是那么的高尚。 现在,每当看到路边无家可归的乞丐,我总能把买文具剩下的一点零钱捐献出来帮助他们,小女孩的善良感染了我,那一幕也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初次见到该作文,一定会大跌眼镜,这是一个太普通的作文题目了,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最是难忘那表情”这个题目中,关键词语是“表情”。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肯定会看到过很过表情,我们在选择“某个表情”时,首先想一下,能不能把这个表情写得精彩,围绕这个表情能不能有精彩的故事,能不能打动人。因为有“表情”,文章中一定有一段肖像描写;因为有“最是难忘”,所以文章中一定有一段心理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节选自《西游记·唐三藏受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1)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铁扇公主)为嫂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儿,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______

(2)石猴欲学长生不老之术,特赴万寿山斜月三星洞,拜镇元子祖师,得其赐名孙悟空,并习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法术。 ____

(3)《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被龙王上天庭告忤逆,要被斩首。后因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该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站点主要布局在居民生活工作集聚区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向居民发放借车卡,用户在站点刷卡借车,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归还到就近的站点。根据使用时长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材料二】

(摘自《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三】

(摘自公开资料)

【材料四】三明市沙县公共自行车于201719日正式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评价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公务员王女士:现在电子支付已经非常普遍了,对于办卡只能交付现金,无法使用信用卡和手机支付,有些不理解。 

市民曾先生:办卡押金太高。沙县的公共自行车押金分本地居民300元和非本地居民800元两档,对比其他城市明显偏高,如北京公租自行车的押金分别为200元和400元两档,泉州公共自行车押金只有300一档。 

市民郑大姐:公共自行车长期暴露在外,经过暴晒雨淋,很容易造成车辆损坏。看着一排排漂亮的车放在这淋雨,实在心疼。 

某小区居民反映:康城国际分布点周边有几个居民小区,入住率都很高,居民多,但锁止器数量只有20个,这个“热门”站点锁止器不够,自行车经常无法停放。还有一些居民区没有设立站点,如一品江山、罗布家园等。

                                                       (摘编自《三明日报》)

(1)下列对公共自行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公共自行车与其他共享出项交通工具相比较,最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低廉,环保低碳。 

B.公共自行车主要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C.公共自行车在解决城市交通难、“公交最后1公里”和缓解大气污染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D.公共自行车用户可以免费办理借车卡,但必须依据骑行路程和一定的计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2)请从材料二中,概括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有关信息,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即将投入使用的三明市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播种和耕耘,看到了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 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 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 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4.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概述本文的中心事件。

2.揣摩“我”的心理变化。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作答。

爬悬崖前:____________-→爬上岩石架: _____________-→爬下悬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作者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为什么忘不了?

5.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吃一堑,长一智。    B.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