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1】 榫(sun)卯(mao)是两个独立的...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1】

榫(sun)卯(mao)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点改变,就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以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如现存的岳阳楼就采用了这种榫卯结构。

【文本2】

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接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变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抻(chen,拉;扯).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相互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即便地震来袭,也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壹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考验,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文本3】

榫卯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他整体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相互结合,相互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榫卯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结合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如浑然天成时,你就会顿悟: 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可是,部分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来成型的,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这样导致的结果无非是成本上升。而且榫卯对材料的硬度或者价值很有很高要求,要么硬如红木,要么好如金丝楠,因此,榫卯应用并不十分容易。

1.这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解说榫卯的构造。

B. 阐述榫卯应用并不十分容易的原因。

C. 解释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考验,依然高高耸立的原因。

D. 解说榫卯结构的精巧,功用及缺憾。

2.依照顺序写下榫卯连接的顺序。(第一项已经写好了)

_____不断连接构件,完成大型的结构,整体

_____找出木构件卯

①找出木构件榫

_____将榫头插入卯眼,完成一个小型的结构整体

3.【文本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文本资料,并想象一下说明应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家具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5.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谈谈你对【文本3】中划线句子的思考。

 

1.D 2.④②③ 3.打比方,形象将任何一个世界、机构、团体、组织之间的关系比作“榫卯结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任何一个世界、机构、团体、组织之间的联系,使说明更加浅显易懂。 4.应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家具的优点是:稳定性好,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掠夺的拉抻;缺点是:成本过高,人们的经济条件跟不上。 5.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对“规矩”的尊崇.如同榫卯结构一样,世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的,没有绝对的自由.比如说我们作为学生,就得听从老师的教导,不能随心所欲的理解知识,而老师的行为也不能随心所欲,他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来教学,管理学校的校长,也不能随心所欲,他要根据本地的教学大环境,教师学生情况,制定出管理学校的特色方案.总之,正如古人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榫与卯的巧妙结合与相互制约,让事物更稳固,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看哪一选项概括的最为全面即可。A、只概括出文本1的内容。B、只概括出文本3的内容。C、只概括出文本2的内容。D、对三则文本内容都做了概括,最能体现本组文本的写作目的,故选D。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本1对榫卯结构的介绍,然后排序。榫卯连接第一步已给出,找出木构件榫,第二步应是找出“卯”,然后榫卯连接,先完成一个小型的结构整体,再不断的连接,完成大型的结构,形成整体。故排序应为④②①③。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对九种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要有所了解。从句子内容来看,将“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之间的关系不予比喻为“榫卯”关系,因此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这一理解来整理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作文

学校准备派李阳同学参加2017年6月21日22日在市青少年宫行的阳光 少年快乐成长演讲比赛。请你以李阳同学的名义向他的班主任刘老师石一张请假 条,写请假条的时间为2017年6月18日

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1)上文中的甲指            (河名),乙指             (动物名)。

2)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思美人》是以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      (人名)为原型创作的,其代表作有《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他。

 

查看答案

古诗文駄写。

(1)绿树村边合, ___________________ 。 (孟浩然《过故人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杯水的重量

老师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重。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B. 《隆中对》——罗贯中——《三国演义》

C. 《祖国》——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D. 《骆驼祥子》——老舍——中国现代作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