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

 

1.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2.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 3.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人云亦云的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通读全文,根据题目“愉快是基本标准”,结合首尾和文章内容,可知这篇文章阐述的是读书的问题,可以概括中心论点是“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选文第③ 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查看答案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不治将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扁鹊   吹毛_________________

(3)曰:食菱须去壳。”    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

(4)来归相怨怒,但观罗敷    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桓侯    ________

(2)菱生于水而曰土产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你读了【甲】文后的启示。

 

查看答案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从“_________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女主人公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2.词中一个“独”字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查看答案

按照要求填空。

(1)孔子曾这样赞扬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4)吾非至于子之门,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内容

《西游记》

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_____

_____

聪,你想,我这些联想对我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四月三日(第30号)的信,我写的时候不知怀着怎样痛苦、绝望的心情,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名人传》

从这个忧伤的深渊深处,______着手歌颂欢乐了。这是他毕生的规划。自1793年,在波恩的时候,他就对此有所考虑。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并以此作为他的大作中的一部终曲。

《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_______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