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材料一: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语文作...

材料一: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语文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材料二:“部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符的是(    )

A. 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

B. 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标志着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

C. “部编版”教材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

D. 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1.D 2.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对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3.新教材将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绮丽美妙的语文世界。 【解析】 1.试题分析:、D的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符。增加古诗文篇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材料一,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可抓住材料第一句“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整理即可。 3.试题分析:答出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要求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材料三的原句为: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样自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了学生不读书的问题。答题时,结合材料分析最为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意记下的“_________________,后来她受到泰戈尔《______________》的启发,才整理成集

(3)冰心在《繁星》《春水》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冰心认为,________是孕育万物的根源,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点词意思。

①不亦__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__________  ④不__________

⑤人不其忧__________        ⑥知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如斯夫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内容理解。

①孔子主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这一观点。

②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友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用自己语言概括)

③“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但前者强调“_______,后者强调“_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查看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查看答案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 “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写作时要避免犯语句不通顺的毛病。

B. 老朋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C. 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

D.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2.修改下面病句,每句修改一处。

①“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②全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