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⑵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⑶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⑸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⑹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⑺“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⑻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⑼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⑽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玛娅非常喜欢并且希望买下那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原因是什么?

2.第⑷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好感

—→

 

—→

 

 

 

4.这篇文章重点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概括人物形象。

5.请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1.①对于贫困的她和妈妈来说那是一条非常漂亮的围巾。②玛娅心疼妈妈,希望买下那条围巾为妈妈御寒。 2.环境(景物)描写。作用: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母亲的勤劳。 3.怨恨 感动 4.示例(1):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懂事、勤奋执著、自立自强的好孩子。示例(2):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教育方式独到的慈祥老人。 5.要想改变贫穷的命运,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换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而不能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意思正确即可,也可用原文句子回答。)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每一段记叙的内容,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找出重点情节作答。通读文章可以看出,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妈妈来说那是一条非常漂亮的围巾,玛娅心疼妈妈,希望买下那条围巾为妈妈御寒。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这句话描写冬天的天气和景象,属于自然环境。从文中可看出,此处环境的描写是为下文“玛娅渴望得到那条围巾”做铺垫的,并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语文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材料二:“部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符的是(    )

A. 全国中小学学校教材将全部采用新版本,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

B. 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标志着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将正式终结。

C. “部编版”教材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

D. 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背诵能力。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意记下的“_________________,后来她受到泰戈尔《______________》的启发,才整理成集

(3)冰心在《繁星》《春水》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冰心认为,________是孕育万物的根源,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点词意思。

①不亦__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__________  ④不__________

⑤人不其忧__________        ⑥知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如斯夫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内容理解。

①孔子主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这一观点。

②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友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用自己语言概括)

③“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但前者强调“_______,后者强调“_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查看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查看答案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 “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