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不来夫斯库人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干什么,起初只是一片惊慌失措。他们看到我割绳,...

(甲)不来夫斯库人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干什么,起初只是一片惊慌失措。他们看到我割绳,还以为我只是想让船只随波漂流或互相撞击而沉,可当他们发现整个舰队竟秩序井然地动起来而我在一头拉着时,立即尖叫起来,那种悲哀绝望的喊叫声简直难以形容,不可想象。我脱离险境之后,稍稍停了一会儿,拔出手上、脸上的箭,搽了一点油膏;这我前面已提到过,是我初到时利立浦特人给我的。然后我摘下眼镜,等到潮水略微退一些后,再带着我的战利品,涉水走过海峡的中心,安全返回利立浦特皇家港口。

(乙)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1.(甲)文段选自《_______》这部书。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选自《_______》这部书。文中的“真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任选其中一个文段,用自己的话概述其前因和后果。

3.两个文段对交战的场面的描写有何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点评。

 

1.格列佛游记格列佛西游记二郎神(杨戬) 2.【甲】文段——前因:小人国与邻国为了吃鸡蛋时先打破哪端之争交战;后果:格列佛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不来夫斯库皇帝遣使求和。【乙】文段——前因: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派天兵天将征讨; 后果: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悟空,猴王被擒。 3.两个文段对交战场面的描述想象奇特 ,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甲】文段想象“我” 凭借身高优势以一人之力拖动整个舰队,细致逼真地描绘了不来夫斯库人的惊慌和“我”的从容不迫 。【乙】文段想象孙悟空变身为土地庙,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孙悟空变化的细节、被识破时的心理活动,和二郎神精细入微的观察判断 。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本题要依据给出的文本信息和提示来推断作答。从[甲]文提到的“不来夫斯库人”“利立浦特人”等信息可知,这段文字出自《格列佛游记》,文本中的“我”就是格列佛。从[乙]文“大圣”“真君”等信息可知,文本出自《西游记》。文本中的“真君”是二郎神。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中主要事件的分析概括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根据平时阅读积累,找出选文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概括叙写出来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写法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描写交战场面的句子,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相同之处,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可以从描写方法和创作手法上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这件事真让我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顶碗少年(节选)

①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②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_____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1.给第④划线空白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A. 爱抚    B. 摩挲    C. 抚摩    D. 抚触

2.从文本中找出或者概括顶碗少年两次失手后的神情及动作。

表现

次数

神情

动作

第一次

歉疚地微笑

(2)

第二次

(1)

(3)

 

 

3.从用词或者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现力。

4.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散 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1.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太祖亟见之    B. 读之竟日

C.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赐金帛慰劳之

2.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齿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太祖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1.翻译字词

(1)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

(2)太丘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 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关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从这则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C. “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对友人不守信,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D. 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陈太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