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画之“窗” ●刘绍义 ①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无书报之家,犹无窗户之室也。”可见...

诗画之“窗”

●刘绍义

    ①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无书报之家,犹无窗户之室也。”可见在他的心目中,窗户是何等重要。的确,房屋如果没有窗户,不但采光不好,更少有新鲜空气。不少房屋不但有窗,而且还不止一个,就连古人造“窗”字时,也是多多益善的,除了“窗”,还有现在也用的“牖”,以及已经不当“窗”字用的“向”和“囧”等。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后室,室的前窗叫“牖”,后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看样子,“打开天窗说亮话”用的还真是“窗”的本义哩。

    ②不过,如今的“窗”,早已将“牖”“向”“囧”的意思代替完了,有了统治万窗之义。作为房子的眼睛,窗不但能给我们带来生机,带来灵气,也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日月星辰,水光山色,都能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照于帘钩,落于案几。窗不仅给我们带来光明,更给我们带来情趣。

    ③是的,窗本来就是一张变幻无穷的画,一首吟咏不尽的诗。清代李渔就常在自己的窗前放置盆花、笼鸟、蟠松、怪石,并不断变换它们的位置,让自己的窗户成了一件艺术品,供自己赏玩。他以巧思把窗变成“梅窗”“扇形窗”,坐于其中,看窗外“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人、牧童、醉翁、游女。他认为窗户就是一幅“天然图画”,而且“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一日之内可现出图画“百千万幅”

    ④喜欢在窗上搞艺术创作的,还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他在自家两间茅屋的窗前置一小榻,在竹荫下乘凉,舒适无比。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其两头,横贯以为窗棂”,然后糊上白纸,“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鼕鼕作小鼓声”。这些不仅给寒冬里的郑板桥带来乐趣,更让无师自通的他画艺大增—“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⑤有人认为窗的最妙之处是可以用来倚靠听雨此话不假。春雨绸缪,如琴如瑟;夏雨滂沱,如钟如鼓秋雨萧索,如箫如弦;冬雨淅沥,如磬如铃。清代文人蒋平伯和妻子秋芙就喜欢隔窗听雨。妻子死后,蒋平伯在他的回忆录《秋灯琐忆》中说,每当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都会想到自己的妻子,“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

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欢窗的文人不多,站在窗前,放眼望去,云卷云舒,尽收眼底,心情顿觉舒畅,胸怀倍感开阔。窗,不仅仅是房子的眼睛,也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襟胸。

1.通读全文用“∥”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窗”字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3.第③~⑤段重点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古代文人与窗的故事?

4.任选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5.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①②//③④⑤//⑥ 2.“窗”在古代特指朝上的“窗”;现在泛指一切“窗”,包括前窗、后窗等 3.把窗当作艺术品,在窗上进行艺术创作;隔窗听雨或赏景以陶冶情操。 4.示例:这个句子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隔窗听雨的妙处,且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5.这句话说的是窗可以给房子带来光明,也能让我们见到窗外美丽的风景,从而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层次的划分。①②段由窗的作用引出诗画之“窗”。③④⑤分别从两个方面具体谈诗画之“窗”的含意和妙处。⑥收束全文,点明主题。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理解。可从文章中提取关键句作答。如: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后室,室的前窗叫“牖”,后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如今的“窗”,早已将“牖”“向”“囧”的意思代替完了,有了统治万窗之义。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第③~⑤段,整体把握后分清层次,概括层次内容。这几段分别从把窗当作艺术品进行艺术创作和隔窗听雨或赏景以陶冶情操的层面来介绍古代文人与窗故事的。此题很好答,可抓住段首的观点句。 4.试题分析:欣赏文句。“春雨绸缪,如琴如瑟;夏雨滂沱,如钟如鼓;秋雨萧索,如箫如弦;冬雨淅沥,如磬如铃。”此句明显运用了比喻兼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隔窗听雨的妙处。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

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

①【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______删去。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③【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的主题。梁山英雄被招安后为大宋南征北战先后抗击辽国的侵略平定王庆、田虎的起义南征浙江_______

(2)“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英国著名哲学_______人名之口。他出身豪门聪颖早慧_______人名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漫步烟雨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镜。烟雨绕身宛如轻纱遮面周围的一切看不真切。只好侧耳倾听听那丝丝细雨轻轻落在叶面而汇成雨珠后沿叶滚落的滴答声;听那山泉流过不带一丝怅惘奔出山涧的哗哗声;听那小动物不惧游人左顾右盼食行走树林的沙沙声……再听那柔曼琴音是小溪从草丛中淌过;那清脆筝声是清泉从石缝中漏下;那一声声轰鸣定为万道激流在山涧奔涌;那雄浑的齐鸣声定是激流直下陡壁的飞瀑落入深潭。这一切声音都是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新那么旖旎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mì_______    ______

(2)文中有错别宇的一个词是“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  

(3)“左顾右盼”中的“盼”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流连忘返”中的“返”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文段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

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默写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A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A 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A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A作。”……

1.上述文字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情节?文中A人物的绰号是什么?

2.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说A因为什么事“倒被纹了双颊,配来了这里”?并叙说出选段情节的结果。

3.例举名著中一个好汉的事例,写出两点名著的写作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