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                 _____  (2)微颔之  _____

(3)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  (4)康肃笑而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4.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5.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1.夸耀只于是打发 2.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两个字:“手熟”。 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句子:“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4.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惟手熟尔。”(或:“但手熟尔。”) 说明的道理: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5.寓理于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很自然地使人从中悟出道理来。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因”在这里是“于是”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释”“睨”“去”“因”“惟”。 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的观点是无他,但手熟尔。文中陈尧咨的傲慢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相关的句子有: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摘抄下来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从“惟手熟尔”可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寓理于事”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运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法,以典型的事例作为主体部分,让读者更容易地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这篇文章通过陈尧咨射箭精准和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与所给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

(1)有卖油翁担而立____

A.解概念  B.如重负  C.手不卷  D.爱不

(2)吾射不亦____

A.精益求          B.博而不       C.打细算      D.通射击

(3)微颔之____

A.手熟尔      B.愿成功       C.求无过       D.虽然……是……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任选三题做答)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跑)→奔走相告

(1)习其声(更加)→

(2)有卖油翁担而立(放下)→

(3)天下之所以无忧(凭借、倚仗)→

(4)久之,目似瞑,意甚(空闲)→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射   ______           (2)康肃忿曰 ______

(3)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           (4)射于家 ______)(______

(5)有卖油翁担而立 ______           (6)之久而不______)(______

(7)之 ______)(______    (8)无他,但手熟______

(9)尔安敢轻吾   ______)(______)(______

(10)取一葫芦置于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汉族,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___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苏洵、苏辙、__________、曾巩被世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查看答案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水牛和山羊都散卧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安静地躺在阳光下,有的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就像大地敞开的棉袄。整个大地都在嗞嗞地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②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每家楼顶上都晒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屋檐下晾着一挂挂夹杆串起的豆腐肠。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地卧在阳台上,挖回家的红薯堆在院子一角。村寨在深冬的暖阳下静静地呼吸着。

③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纳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腌制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菜。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篾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开花过结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嗞嗞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侍弄儿孙,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另一种庄稼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地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撒满了阳光吧!

1.请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收藏阳光”的。

2.第②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3.请赏析: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

4.解释文章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文章以“收藏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