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基地》,完成下面的题。
1.“基地三部曲”是指______、《基地与帝国》、_______。
2.“基地”的创始人是______,“基地”设在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上,它还有一个兄弟叫做_________。
3.请写出基地人民心目中的三位英雄。
4.“市长先生,别将它当成警告,这是一项有关原则和行动的宣告。新的政党已经成立,明天就要开始正式活动。我们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和兴趣了,而且坦白说,由于我们体会到你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才特地来向你提出这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也知道你不会接受,但这样我就问心无愧了。下次选举后,我们所形成的强大压力,就会逼得你非辞职不可。”
上面这段话的人物是_____,他让市长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红岩》,完成下面的题。
1.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怍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建而成。
2.在《红岩》,许云峰联结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为《________》。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一一________。
3.名著《红岩》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位。
4.院坝里,空荡荡地,渺无人影。隔了一阵,才看见,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无声无息地在院子里出现了。他的头发雪白,满脸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像刺猬的箭毛一样遮住脸庞,只露出一对滞涩的眼睛。他糊里糊涂地沿着院坝,用一双枯黑的脚板,机械地神经质地独自跑步……也许,这个人就是老大哥说过的,那个老疯子?又隔了一阵,才看见,几个骨瘦如柴的人,赤着脚,慢吞吞地也到院子里来了。他们似乎只会按照迂缓的习惯动作,缓缓地散步,眼神灰暗而迟滞,没有人讲话,也没有人张望。他们很少抬头上望,最多,只用冷冷的目光,微扫一下楼上新来的人,像根本没有发现刘思扬似的。只有一个稍微年轻点,提了个瓦盆,在给那几株小树洒水,仿佛无意之间,多看了刘思扬一眼,但也只是多看一眼,再没有更多的表示。
上面文段“他的头发雪白,满脸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中的他是_____。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变“疯”的目的是什么?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扬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7)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8)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9)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10)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母的呵护,可能是师长的关爱,可能是朋友的支持,也可能是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带着感动成长。
请你以“流过我心田的暖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
(2)寻向所志(_____)
(3)阡陌交通(_____)
(4)寻病终(_____)
(5)后遂无问津者(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黄发垂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地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字闺中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养牛的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B11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节)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扬花的 麦子 | 成熟的 麦子 | ②_____ | 收割 麦子 | 赞美麦子 |
温情 | ①_____ | 努力 生长 | 牵挂 母亲 | ③____ |
2.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文中两处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4.第④段写麦子的成熟,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是对岁月的感悟,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