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
D.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以变制变,是一种_______,是一种智慧。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尊重_____的同时,要善于以变制变,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_______贏得主动权。
A. 策划 规律 进而
B. 策略 规则 从而
C. 策略 规律 从而
D. 策划 规则 进而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显赫(hè) 磕绊(bàn) 蹂躏 (lìn) 大煞(shā)风景
B. 蓦(mù)然 呆滞(chì) 拮据 (jù) 潜(qián)滋暗长
C. 慨(kăi)叹 冗(rŏng)杂 慰藉(jiè) 吹毛求疵(cī)
D. 提(dī)防 猝(cù)然 锤炼(liàn) 恹(yān)恹欲睡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开在心中的花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群游客正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庭院的屋檐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屋檐下还造了一间小屋子?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人遮风避雨、过夜歇脚用的。游客们释然了,为宅院主人的友善之举而感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B. 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
C. 但微颔之 颔:点头
D. 康肃笑而遣之 遣:遣送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语段(一)中“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了陈尧咨________的特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________的特点。
4.语段(一)和语段(二)共同告诉人们哪些道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析】
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 ④ | ⑤-⑥ | ⑦-⑧ | ⑨-⑩ |
主要情节 |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 B |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
我的心理 | A | 有些难过 | C | D |
2.阅读第④和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回答回题。
(1)“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镀亮”一词如何理解?
(2)“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表达好在哪里。
3.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如何理解母亲的表现?
4.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