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阎立本悔以书画供奉 太宗尝与侍臣泛舟春苑,池中有异鸟...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阎立本悔以书画供奉

太宗尝与侍臣泛舟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再三。诏坐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青,不堪惭愧。既而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同辈。唯以丹青见知,专务斯役,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

(注释)①容与:随水波起伏荡漾的样子。②阎立本:唐代著名书画家,后文“主爵郎中”为其所任官职。③面墙:比喻不学而见识浅陋。④缘情染翰:指诗文、书画创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            (2)奔流汗

2.文中不能照应题目里“悔”字一句的是(    )

A. 俯伏池侧,手挥丹青,不堪惭愧。

B. 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

C. 专务斯役,辱莫大焉!

D. 汝宜深戒,勿习此也。

3.细读文章我们能体会到阎立本的内心情感是复杂矛盾的,他既为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___,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____

 

1.(1)曾经。(2)跑。 2.B 3.自己的才华骄傲(或:自豪)自己被随意差遣(的窘态)屈辱(或:羞愧) 【解析】选自:不详 参考译文: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与一众侍臣在皇家园林春苑里乘船(游玩),(当时)池中有很特别的鸟儿在随水波起伏荡漾,太宗鼓掌召唤赏赐了好几次,命令在座的臣子作诗歌吟咏,命召阎立本来画下来。当时楼阁外面传唤喊叫道:“画师阎立本(快来)!”当时阎立本官已经做到主爵郎中一职了,却要不停地跑来跑去,汗流浃背,匍匐在水池边上,手拿画笔朱粉一类作画材料,(阎立本自己)觉得羞愧难当。不久(回到家里时)告诫他的儿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幸好不致见识浅陋,也很喜欢书画创作,在同一辈人中颇有声望。(现在却导致)仅仅因为丹青末伎而被皇帝赏识,(今天)亲自干这些(低下的)杂役事情,这个耻辱真是太大了。你要牢牢地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再学这种雕虫小技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尝”意思是“曾经”,“走”意思是“跑”。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题目里“悔”字说的是阎立本因为凭借书画才华被提拔任用,专门做供奉的差事,心理觉得羞耻和后悔。C项“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意思是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幸好不致家贫贱,讲述的是庆幸自己读书改变贫穷,与“悔”没有关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阎立本认为自己因为画艺高超而被皇帝赏识,为自己的知识与才华而骄傲,但他也认为绘画技能却使他象奴仆一样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并且告诉儿子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这里又有为自己的身份与行状后悔羞愧的心理。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拓展

河间有游僧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所在位置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A.尔辈不能究物理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 (A.水不能冲石 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C.求之下流,固颠 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于河(倒塌)    B. 数小舟[划(船)]

C. 不亦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 遂反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作分析,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倒装句(  )

A.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 求二石兽于水中

C. 山门圮于河    D.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查看答案

(题文)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

 

查看答案

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