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核侧出浮屠②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③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

【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寸之木____________

(2)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____________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____________

(5)其两膝相____________

(6)全核向背____________

(7)有客凭几假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3.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这一细节。

 

1.(1)直径(2)做,这里指雕刻(3)模拟(4)零数、余数(5)靠近(6)全,都(7)睡觉 2.(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颗稀疏的星星。 3.【甲】文中王叔远以“桃核”雕刻出“大苏泛赤壁”,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雕刻者高超的雕刻技艺。【乙】文具体交代桃坠的大小,与下文写雕刻的人、物、景之美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雕刻者精湛的技艺,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 【解析】(甲)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年代:明 (乙)选自《核工记》 作者:宋起凤 年代:清 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比”是“靠近”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罔”是“没有”的意思,“杂”是“夹杂”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____________

(2)水清冽__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____

(4)日光下____________

(5)以其境过____________

(6)将何而非病____________

(7)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不 然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2)初极狭,通人______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____

(5)答之____________

(6)此中人____________

(7)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从选段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没有战乱。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某校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山清水秀是我省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社团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3)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A】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B】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么,【C】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想象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①画线句【A】中,“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________”。

②画线句【B】有语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

D. 向所志,遂迷/未果,病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