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

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悄无声息的……我种下了一颗“种子”,它又静悄悄的,发芽了。 这颗“种子”就是在暑假那会儿,也就是七八月份,我埋下了它---“坚持的种子”。在七月中旬,我看到了我的表弟弹的钢琴,那叫一个好听啊,不知不觉的,我就有了这么一个念头:学钢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会。找谁好呢?对了,找我表弟! “表弟,我想学钢琴,你看你的钢琴谈的那么好,就教我一下吧。”表弟听了后一脸惊讶:“姐你想学钢琴?可据我所知你从来不爱钢琴这方面啊。”“现在不一样了,我想学了,你教不教?”“教!那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学起,先带你认识‘哆来咪’吧。”“好。”表弟表弟拿来了他一开始学的教科书,翻开第一面边看边教,一向没有音乐细胞的我,居然也开始认真学起来,连一旁的妈妈都不可思议了,说我是不是疯了,恐怕也只有我自己才懂吧。接下来的几天内,我都在勤奋的练习中,然而,收获并不大,只认识了基本音调的名称,想要弹成一首曲子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不过不怕,俗话说得好“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下功夫了,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八月份了,虽然只学了短短半个月,而且还没学出什么名堂,但是这颗“种子”,我会让它发芽,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让树上结满累累硕果!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考生就会想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因结什么果。这就打开了审题构思的思路,埋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的种子?可以是美好理想的追求,是亲情友情的珍惜,是愈挫愈勇的坚韧,是对学业的严谨求实,是互助共进的合作精神等,都和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有关。因而这个作文题可写的内容非常广泛,每个考生都有许多事情可写,或者是经验,或者是教训,选择其中最有体会、最深刻、最足以表现个性和事件特点的内容来写,很可以得心应手的。不过别疏忽了“就这样”的前题,也就是说,写的这件事,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正是因为这个情况,才种下了事因,事件发生发展了,最后才必然产生应有的结果。所以,这是个写事情前因后果的令人反思的文章。可以写得很有深度很出彩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 【1】 (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 【2】 (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簸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的,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 来问讯  咸:全,都。

D. 欣然往  规:打算,计划。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查看答案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作品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 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______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

 

查看答案

传统文化与名著阅读。

(1)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人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合适?____

A.不惑岁月  B.豆蔻年华  C.而立之家  D.弱冠一族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