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传来消息说:“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我们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没看到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墙角,白花花的刺眼。我心里不禁抽搐起来: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老槐树留给我的,就只剩刺眼的树桩了吗?我痛心不已,再也硬不起心肠,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

④夜里,我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突然,我看见在树桩四周的皮层里,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走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⑦“泉!生命的泉!”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紧紧搂住了我的小儿。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涌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条根,该是那一道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泉”边,谛听这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文有删改)

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事 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B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C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请结合语境,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2)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

改句:一片片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小叶绽了开来。

3.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③段又说“一腔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伤感激动(喜悦) 2.(1)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鸟儿”比作“树叶”,把“树叶”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喜爱之情。 (2)原句运用倒装句,突出强调了叶子绽开时的嫩绿,充满生机,表达了“我”的喜悦之情;而改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叶子的特点和这种感情。 3.①老槐树曾给了作者童年生活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遐想;②作者同情、可怜老槐树死得很惨,消失得很惨;③老槐树的消失使作者再也不可能有对老槐树慰藉的回忆了。 4.示例1:运用插叙的写法,叙述了小时候老槐树带给“我”的快乐记忆,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喜爱,为下文“我”回家看老槐树做铺垫,使文章内容充实。 示例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那老槐树死得很惨和老槐树又绽出嫩芽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提示的事件,找到文章相应语段,提取关于“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如“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在第一段,可提取出“伤感”。“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在第七段,从中可提取出“激动”。第4段提取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可作为A空的答案。 2.试题分析:欣赏语句。(1)“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夭里,老槐就是一首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2)“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属于定语后置句。强调了叶子绽开时的嫩绿,充满生机,表达了“我”的喜悦之情。这是为了强调而后置。改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

①前段时间,大明湖遐园一处树洞内惊现神秘武功图,图中人物惟妙惟肖,一招一式炉火纯青。图中所示的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如今,当我们漫步西门桥边、护城河畔、街头花园,也会随处可见太极爱好者那沉着淡定、矫龙游凤的身影。

②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600多年前,精通家传长拳的陈卜教子孙习武防身,其九世孙陈王廷,在秉承家传的基础上,参考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并结合太极阴阳之理,采百家之长,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内功拳种,取名太极拳。

③自陈王廷之后的300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十四世孙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永年县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世纪伟人邓小平欣然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目前,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明代先贤王宗岳曾在《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这里的“长拳”说的就是太极拳。太极拳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意蕴连绵。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⑤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文化的熏染。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理中有这样的记载——“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济,方为太极”,这体现了阴阳相消相长、相辅相成的道理,使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协调,实现“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太极拳道法自然,习练时可以让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

⑥千百年来,太极拳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这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拳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极拳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目前,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4.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明代先贤王宗岳曾在《十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

 

查看答案

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妈妈同意晓宇跟航航交往。要求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妈妈:晓宇,不要再跟班上的航航来往了,他成绩还不如你;你要跟成绩好的人多交往,那样对你学习有帮助。

    晓宇:                                                                 

 

查看答案

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下文字的主要信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查看答案

按诗文原句默写。

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阐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