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这时,大哥找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挂在扁担的两头。当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时,顿感轻松。借助工具,可以提高效率。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生活中的智慧 生活无限大,智慧只是一部分:譬如一个圆,有人看起来像一轮圆月;有人看起来像是一个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起来像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走出去的迷宫······正是因为有这些无限的可能性,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 要想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都要动脑筋,一味地蛮干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人拿到作文题目,想也没想就开始动笔,写到一半才发现跑了题;有人看见街上人人都在抢购便宜货,也跑去大批购买,全然不顾自己是否需要。但是,如果那人写作文以前先写好草稿,理清脉络,这样就可以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如果那人能够查看自己家里真正需要什么,而不盲目地购买,那样可以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啊! 正因为国家的党和领导人在决策时冷冷静静地分析清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才能够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条真正属于中国,并且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在“勤奋”和“刻苦”下,再运用智慧,这样,在条条通向成功的路上,才可以找到最简便的一条捷径。而漂泊在“学海”中的小舟,也可扬起风帆,破浪前进。 其实智慧不必拘泥于什么形式,基于最真切的自我,最易于爆破的角度,尽情流泻的想象力。一页一页的日子,装订成属于自己的成功动力。 智慧可以改变生活,但有时我们更要学会寻找方向,亦晴亦雨的天空只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要赶在生命中有限的时间里,去慢慢体会,为人生涂上鲜亮的色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或基本观点进行写作,阅读材料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故事。旅行者面对沉重的行李箱无论是左手换右手,还是右手换左手,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受到樵夫的启示之后,旅行者用扁担来挑行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写作时可以从“善于思考"的角度来写,写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停下来好好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不要一味蛮干;也可以从“合作”的角度来写,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设让你回家对家人宣传这次活动,请你以简明而得体的语言讲讲消除雾霾的意义以及对家人的相应要求。(字数100--120字)

 

查看答案

你们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到某社区去宣传消除雾霾的意义。你觉得可开展哪些活动?请你写出四个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青铜葵花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1.根据上下文内容,补写文中横线上的内容。

2.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根据文意分析“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中“活不了太久”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奶奶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________________也。《〈孟子〉两章》

(3)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注释】①海渚:海岛。②野:不受拘束。③飙风:狂风。④障:屏障。⑤病:困苦。⑥昧:不明白。⑦忮(zhì):嫉妒。⑧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子所 至:到

B. 冻雨得所 蔽:躲避

C. 燕不而去 喻:明白

D. 巷人 方:正

2.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 因怒而逐之 / 燕于是始思鸥言

B. 因怒而逐之燕 / 于是始思鸥言

C. 因怒 / 而逐之燕 / 于是始思鸥言

D. 因怒而逐 / 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海鸥觉得巷燕很受拘束,对人有依赖。

B. 巷燕觉得海鸥要经受风吹雨打,很困苦。

C. 巷燕觉得海鸥很嫉妒他,因为人们喜欢他。

D. 海鸥觉得喜爱他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