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在我的记忆里,有那么一次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知道成绩的那一天,天依然放晴,它还是一如既往的灿烂。而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不能融入到这充满活力的气氛中。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段时间我总是那么粗心大意,而这一次的郁闷也正是因为它。 “唉,又考了一个71。这下可不好了,胡老师还说要将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家长会上公布。”于是,这一天就在我的烦恼中度过了。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满脑子想的是:该怎么办?可是,该来的终究会来。即使是这样,我也还是不愿意告诉他们。 我到了家,没过多久。父亲也回来了。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时间已经很晚了。父亲对我说:“洗洗睡吧!”我点了点头。只记得那晚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并不像平常一样,一觉睡到天亮。这件事仿佛就这样过去了。 又是一个明丽的日子,太阳在天空中俯视着我们,就好像母亲正低头注视着自己的孩子。阳光洒在我身上,温暖极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于是,我便哼着小调,蹦蹦跳跳地奔向学校。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上课了,班主任胡老师走进教室,他一反常态,很严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放学回家记着告诉家长星期五下午来开家长会!”然后,胡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封家长会的邀请函。 听到这个消息,我才忽然记起那张卷子。这下可糟了!“预防针”还没打,回家又要挨骂了吧!我极不情愿地回到家,我从书包里拿出邀请函递给父亲。但是,我没有勇气说分数,他也没有问。令我担心害怕的星期五还是来临了,父亲已经换好衣服准备出门。这时,他返回来叮嘱我:“乖乖的和弟弟待在家里,不要乱跑!”这才走了。对于我来说,这两个小时真的很难熬。我既盼望着他的归来,又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点。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皎洁的月色,心里无限惆怅。我不知道之后等待我的会是什么,到底是他们的原谅,还是他们对我的批评。 我无聊地待在阳台上,一旁的弟弟不知道正玩着什么,似乎很开心。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我说:“姐姐,今天我学了一首歌,我唱给你听吧!”说完,他就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稚嫩的童音在空中回荡着,让人觉得悦耳,可这时我哪还要心情啊!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是父亲回来了!他手上拿着几张纸,他的表情似乎凝固了,找不到笑容的影子。我一看,是我的试卷。时间仿佛静止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把我叫到他的身旁,对我说:“婷婷,这次考得不好,爸爸不怪你。但是,你可不能放弃,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努力!我决定了,我要陪着你一起进步!” 于是,在这之后,写日记就成了我每天必备的练习,最令我开心的便是去翻父亲的日记本。虽然一直到现在,他只写了唯一的一篇日记。因为在那之后,他就将听的日记变为记账了。 没想到他这么“狡猾”,将日记变成了记账,将批评变成了激励。在这以后,每当我翻开日记本,总是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从里面蹦出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是“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要求写记叙文,题目中包含着记叙的要素。“那一刻”点明特定的时间,这是一种明确的限制。“几分甜蜜在心头”一是暗示了人物应以“我”为主,写“我”的情感体验;二是显示了事件的性质和结果,所写事件必须是给人带来“甜蜜”体验的美好事件,还要写出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交代清楚为什么会产生“几分甜蜜在心头”的结果。材可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自己受到亲人、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关爱和帮助,内心感到甜蜜;二是自己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受到了赞扬而感到甜蜜。写作时,不要忽视了“那一刻”这一时间限定,事件的发生一定在特定的时间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____________       ②既出,得船:____________  ③醒能述文者: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查看答案

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