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市/买/骏马 B. 关山度/若飞 C. 壮士/十年/归 D. 可汗/问/所欲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
(3)关山度若飞(_______) (4)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__)
(5)出郭相扶将(_______) (6)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_)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ī)
B. 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
C. 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D. 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本文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突出“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使文章曲折有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来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注意运用环境描写。
【课文片段在线】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写法分析】这是对上课之前环境的描写,作者围绕一个“静”字,与往日喧闹的气氛截然不同,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出最后一课“庄严肃穆”的气氛。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目的明确,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二是要具体生动,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三是要抓住特征,写出符合事情发生时刻的景物。
课外阅读
我的自白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以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小学的教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有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点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成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强迫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们,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朗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三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清各种仪器了,而且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干什么,我当然想让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贡献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用下列词语造句。
望子成龙:
勉为其难:
2.文中第三段加粗成语“耳濡目染”能否换成“潜移默化”?为什么?
3.文中第二段说“我对上学没有兴趣”,第五段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有如此大的变化?
4.在作者看来,一个人成才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请写出两条关于“兴趣”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