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蓬蒿(gāo) 牟取(móu) 狼藉(jí...

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gāo)       取(móu)       (jí)

B. 默(jiān)       探(kuī)        猎(shǒu)

C. 美(pì)        衅(tiǎo)        信(dǔ)

D. (shì)       (hé)         露(kē)

 

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蓬蒿”的“蒿”应读作“hāo”。B项,“狩猎”的“狩”应读作“shòu”。D项,“裸露”的“裸”应读作“luǒ”。故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越来越轻松”或“越来越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你选择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两双解放鞋

①父亲要上山捡柴,到处找不到鞋。最后在厨房一角落找到一双我高中穿过的回力运动鞋。黑乎乎的鞋面,开裂的鞋底,右脚那只前面还有个破洞。父亲穿上脚,满脸愠色:“这像什么,干活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母亲在一边料理柴火,一边歉疚地说:“哎,没空,有空到圩上是要买几双回来。现在的鞋质量也太差,找不到以前那种帆布鞋面的解放鞋。”我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你们不早说,我学校寝室有好几双那种绿色的帆布鞋面的解放鞋,都是我们军训穿过扔下的。”“那你下次回家记住把它带回来,上山下地可实用呢!”母亲面露喜色,高兴地叮嘱道。我满口答应,回到房间继续看我的电视。  

②今年正月,在广东东莞的二姐一家由于小孩刚满月,车又挤,所以就没回家过年。母亲可耐不住了,一过完元宵节,我开学才两天,她就一个人提着满袋的年糕、腊肉、植物油等土特产,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急匆匆地看外甥去了。我二姐乐得合不拢嘴,打电话过来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③母亲在东莞呆了一个礼拜就呆不住了,说家里的猪鸡狗牛父亲照看不好,二姐盛情挽留也没用。可真的要回去,麻烦出现了,东莞没有直达我家的火车,要到广州去坐。而让母亲一人去广州转车姐姐又不放心,毕竟母亲是第一次出远门。看来只能坐大巴了,一听300多元的车票,母亲摇头了:“走铁路回去,我不坐大巴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姐夫想到了我这儿有一趟途经家乡小城的火车,就问我在赣州转车方不方便。我说没问题,因为这是起点站开出的车。再说我也想让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看一看我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④东莞到赣州,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在火车站见到母亲已是傍晚5点,而母亲要转的那趟车发车是每天下午4点。我早就想好了接母亲去学校的招待所住一夜。   

⑤我的学校是新校区,在城郊,转了两次公交车才到。在校门口下了车,已是华灯初上。暮色笼罩之下,高大的教学楼,空旷的校园广场,整个学校沉浸在一种宁静之美中。母亲轻声叹道:“你们学校可真大啊!”   

⑥母亲说:“先去你寝室看看吧。”我没异议。到了寝室,室友们都上自习去了。我一边给母亲倒上一杯水,一边跟她讲关于室友的一些情况。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我感觉很惊讶:“妈,你丢了什么东西?”“咦,你不是说你寝室有好几双解放鞋吗,在哪儿?”母亲声音压得很低,一脸的热切。我内心不禁一震,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没想到年前自己随便的一句承诺,她竟记得这么牢。“哦,搬了寝室,有可能都扔了吧。”看看四处没有,我搪塞道。“要不,我再到床底下看看。”母亲失望的神色,又让我决定仔细找一找。毕竟敢确定的只是自己的那双嫌它脏,把它给扔了。   

⑦我找来一根晾衣竿,趴在地上,头几乎贴到了地面,睁大眼睛,一下一下地左右拨弄着。母亲在一旁躬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专注的眼神充满期待。突然,竿子好像碰到了什么。我一阵窃喜,轻轻地拖出来,果然是解放鞋。两双连在一起,落满灰尘的鞋面依然泥渍斑斑,鞋带打着死结。翻开里面,一点一点的麻点。母亲一下子忘了旅途的疲劳,笑呵呵地翻来拣去,像在挑着几条鲜鱼:“这鞋好,这鞋结实,回去洗一下,像新买的一样。两双,刚好我和你爸一人一双。”我蹲在一边,心里酸楚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也说不上来。   

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⑨陪母亲吃完饭,又带母亲在校园逛了一圈,最后送她到招待所,回来已晚上9点多。进门就看见室友在大嚼母亲留下的一堆零食,我无语:“他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那晚,我半夜未眠。   

⑩第二天送母亲去火车站,临上火车,她还拉开包看看,笑着对我说:“以后你们不要的鞋或衣服什么的,你把它带回去,家里可用得着呢!”我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说道:“好的。”   

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

(选自2005年9月22日《南方周末》作者:吴盈军)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年前,母亲满心欢喜要“我”带回宿舍里丢弃的解放鞋,“我”当时很______地“满口答应”。年后,“我”接母亲到学校看看,听到母亲急于找到那些解放鞋,内心______,想方设法还是一起找到了鞋子。看着母亲小心地收拾好已经破旧的鞋子,“我”深受触动,心中可谓______,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划线句并说说其作用。

(1)母亲没有坐,也没有应我的话,只是四处看,床底下,桌底下,阳台外,最后还拉开门看看有没有人进来。

(2)母亲小心地解着死结,拍掉鞋面上的灰尘,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裹好塞进包里。

3.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一回,相信我比什么都记得牢。”请联系全文,说说“我”都牢记了些什么。

4.有人认为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5.文章以“两双解放鞋”为题,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元和十年,(柳宗元)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新唐书·柳宗元传》)

(乙)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五》有删减)

【注释】①播州:地名,地处今贵州遵义地区。②白:告诉。③质:抵押。④书庸:写雇佣的文书。⑤直:价值。⑥量移:酌情迁官。⑦梦得:刘禹锡的字。⑧贻:留下。⑨矜:怜悯。

1.解释加点词语

(1)即

(2)走数千里宗元游

(3)侍太后

(4)明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字词。

(1)大臣亦为禹锡请,改连州。

(2)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进而地远。

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刘禹锡最终能改任连州刺史的原因。

4.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润  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早年月下遇王懿之,并为他吹笛。

1.在杜牧眼中,润州景物有何特点?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商业广告的设计创作,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摸准广告商品的市场位置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确定广告的主题、创意构思,巧妙地传递商品信息,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为。

【材料二】企业在安排广告内容时应注意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不可有夸大不实之词,更不能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广告内容应简明易懂、易于记忆,广告形式应生动有趣、富有新意。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上海的许多报纸上屡屡出现一幅广告画,画上一位老人脚踩牙刷柄,手持老虎钳,用力拔牙刷毛。上面的广告语是:“梁心记牙刷,一毛不拔。”广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兴趣,这家牙刷厂因此名声大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好的商业广告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材料三中的广告宣传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这则广告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