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7年中考浙江省嘉兴卷)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

(2017年中考浙江省嘉兴卷)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 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 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 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 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反侵地    (2)议定    (3)至能出袖中书    (4)虏主许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使 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1.(1)通“返”,归还 (2)才(3)慢慢地 (4)答应、应允 2.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 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解析】选自《鹤林玉露》 作者:罗大经 年代:南宋 参考译文: 隆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地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再去。”皇帝开始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写。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跪着晋现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到馆驿休息。”范成大拜了两拜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书说:“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重用了他。 1.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希望能把略去的地方归还。反:通“返”,归还;②句意:当时金主是葛王。乃:是。③句意: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徐:慢慢地;④句意:第二次传话宣布说。传:传话。⑤句意:使臣可以到馆中休息,就:靠近;⑥句意:金主答应了他。之:代词,代指范成大。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23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举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

A.宾至如归,少安毋躁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简明,信息完整,150字以内。

爸爸李明打算在新城长峙岛租门面开店,他从赶集网上看到了一家店铺的出租信息(香樟湖步行街59号店面,面积为60平米),与房东赵峰谈妥了租赁事宜:租用3年,每月租金5000元,预付押金30000元,每年租金在国庆节前付清;租用期间产生的水、电等费用由租用方承担。并约定在6月15日签字生效。爸爸让小华写一份租房协议。小华感到为难,请你帮助完成。

 

查看答案

(题文)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他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甲文中的是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乙文是19世纪英国一位文学家创作的世界名著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的精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女性形象。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