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刘基的《说虎》,完成下列各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阅读刘基的《说虎》,完成下列各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选自《郁离子》)

【注】①不啻(chì):不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______

②虎其爪牙______

处之______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A.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C.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D.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虎 之 食 人 不 恒 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______的写作手法向人们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

 

1.常常 以……为利躺,卧因此,所以 2.D 3.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4.①所以人被虎吃掉的原因,是有智慧和工具而不会利用。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5.借物(虎)喻人(托物寓意、借物寓意) 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借助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然会招致失败。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利”:以……为利。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恒”在现代汉语中有“常常”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曾肇《海陵春雨日》,完成第7题。

公事无多使客稀,雨时衙退吏人归。沉烟一炷香云重,画角三声晚照微。

桑雉未驯惭报政,海鸥相近信忘机。只将宴坐收心念,懒向人间问是非。

【注】①曾肇: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曾多次谏言朝廷,一度被降调滁州。绍圣四年出知泰州,其时社会秩序平静,争讼较少。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画角:古乐器,发音高亢,一般在黎明和黄昏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④桑雉:语出《汉书》,此处指施行仁政、普及教化。报政,陈报政绩。⑤忘机:语出《列子》,指没有巧诈的心思,胸怀坦荡。⑥宴坐:闲坐,休息。

⑴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法相同的诗句是“______”。

⑵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也是死难同胞80周年祭。当日,你所在的新华中学九(1)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⑴【了解一幅公益广告】公祭日当天,一幅由泰州男孩朱彦参与创作,配文为“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的公益广告漫画(图一)在李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热传,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说这幅公益广告画为什么“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对偶,为这幅广告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解答一个物候问题】李老师转发图一时,还拍了张公祭日当天泰州街景照片(图二)发到朋友圈。受他资助的广东学生小粤看了后,随即拍下当地街头一景发给李老师(图三),表示对两地迥然不同的景象感到不解。李老师让你用“气象物候”知识向他作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参加一次集体视听】你班将集中收看国家公祭仪式实况,下面是班委会发出的通知,语言表达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朝花夕拾》里的 《______》和《______》中,都有对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场景的生动描

写,这两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对____的温和批评。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两项___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大人国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作者借这一形象批判了英国不合理的政治制度。

C.《二十四孝图》一文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D.《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

E.徐锡麟被杀,鲁迅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遭到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反对,经询问这人叫范爱农,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芳草鲜美,____。         ②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法不阿贵,____。         ④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总有一些诗句,让我们遇见美好。《行路难》中的“________”,表现李白遭挫后仍充满对未来的自信,是美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写出岑参目送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也是美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热播,专家对国宝鞭辟入里的分析,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B. 特朗普近来的诸多决定引发国际舆论的反对,他似乎要让美国与全世界分道扬镳

C. 读书经验分享会上,作家毕飞宇侃侃而谈,他说,不读文学是人生的一个巨大遗憾。

D. 随着东环快速路和永定路的融会贯通,泰州市民从城南到城北大概只需要6分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