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参考译文】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彼竭我盈,故克之 B. 庄周忿然作色/盗窃乱贼而不作
C. 周顾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
3.庄周为何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
亭林先生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螺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他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 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 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四、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
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于是召见尚书说:“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 放下,放弃 B. 消融,融化
C. 排解,解除 D. 指佛教或僧人
E. 喜悦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三条“ / ”标出来。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于中丞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下列词语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适巨绅家将嫁女/而此地适与余近
B. 吏目守之/一身之外
C. 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其志洁,其行廉
D.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又不能谕其内志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 恐 次 日 大 搜 急 于 移 置 而 物 多 难 携 故 密 着 而 屡 出 之 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