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时隔不久我就得到了一次为皇帝陛下效劳的机会,至少我当时认为我是立了一大功。一天半...

时隔不久我就得到了一次为皇帝陛下效劳的机会,至少我当时认为我是立了一大功。一天半夜,突然有几百人在我门口呼喊把我惊醒了,由于突然被惊醒,我心里有些恐惧。我听到有人不停地喊“布尔格兰姆”有几位朝廷大臣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恳请我立刻赶到宫中去。原来是一位女侍官不小心,看传奇小说时睡着了,以致皇后的寝宫失火。我赶忙爬了起来,这时已有命令让众人给我让开道路,又因为这是一个月明之夜,所以我一路小心赶到宫中,一个人也没有踏伤。我看他们已在寝宫周围把梯子和水桶之物都准备好了,只是水源离这儿还有一段距离。这些木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可怜的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把一桶接一桶的水递给我,但火势太猛,无济于事。本来我可以用我的上衣很容易地将火扑灭,不幸的是匆忙之中只穿一件皮背心就跑出来了。事情很惨,看来已毫无希望。要不是忽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这种时候并不多),这么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肯定要烧成平地了。前一天晚上我喝了大量的一种名叫“格力姆格瑞姆”的美酒(不来夫斯库人管它叫“福禄奈克”,但比我们的酒更好一点),这酒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也很凑巧,我一次小便都还没有解过呢。我靠火焰很近,又在忙着将火扑灭,身上一吸热,酒就开始发生作用而变成尿了。我狠狠地撒了一泡,撒的也正是地方,结果三分钟火就整个儿被浇灭了,花了多少年心血建成的其他皇家建筑也终于免遭毁灭,被救了下来。

天已亮了,我没等皇帝向我道谢就回到了自己的家,因为虽说我立了一大奇功,但说不准皇帝对我这种立功的方式很反感。根据这个国家的基本法令,任何人不管其地位如何,如果在皇宫区内小便,一律处死。不过皇帝给我的一则通知又使我稍稍感到了一些宽慰,他说他会向司法部下令赦我无罪的,只是我没能拿到赦免证书。有人私下里告诉我,皇后对我的所作所为极其痛恨,她已远远地搬到皇宫的另一边去了。她坚决不让修复那被毁的寝宫,她再也不会去住了,在几个心腹面前,她发誓一定要报复我。

1.以上文段是发生在哪一国的事情?格列佛是如何到了这个国家的?

2.格列佛“寝宫救火”本是立了奇功,却因此遭到了皇后的反感,也使得皇帝冷淡了他。请问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吗?试分析说明。

3.请简述本文段所述之后格列佛的处境及去向。

4.请结合选段内容,试分析下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上文段是发生在小人国的事情。格列佛乘坐“羚羊号”船出游,遇到风暴,船只失事,然后就流落到了小人国。 2.格列佛虽立了奇功,却拒绝了皇帝侵吞不来夫斯古国的要求,得罪了皇帝,几个对他怀恨在心的大臣从中作梗,加深他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3.撒尿救火后皇后对格列佛恨之入骨,朝廷的四位大臣也准备阴谋陷害格列佛,格列佛利用小人国国王以前“恩准”的出境护照,逃往不来夫斯古国。在不来夫斯古国皇帝的支持与帮助下,修补好小船,航行出海,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回到了英国。 4.①本文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叙述了皇宫里的一次失火、救火,富有想象力,特别是撒尿救火这一情节既令人忍俊不禁,又让人觉得可信度高。②对细节的刻画非常逼真、细腻,如“几百人在我门口呼喊把我惊醒了”,如“木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如“我”撒了一场尿,三分钟就浇灭了大火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解析】 1.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从“这些木桶只有大针箍那么大小”“我狠狠地撒了一泡,撒的也正是地方,结果三分钟火就整个儿被浇灭了”可知这是发生在小人国的故事。格列佛是因为“羚羊号”失事而流落到了小人国的。 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格列佛虽然立了功,但他拒绝帮助国王去征服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光荣的民族,抵制了国王的野心,使国王不满。而且他并不善于也不屑阿谀奉承,难免被一些小人谗言陷害。 3.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故事情节。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格列佛受排挤以后,逃往不来夫斯古国。后来遇到一艘英国商船,返回国家。 4.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格里佛游记》中,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分析即可。如“撒尿救火”的情节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B)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定了!

(C)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

她只是虚无飘渺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D)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E)

冰雪里的梅花啊!

你占了春先了,

看遍地的小花,

随着你零星开放。

(F)

婴儿

在他颤动的啼声中,

有无限神秘的言语,

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

要告诉世界。

(G)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A)(C)两诗中的“花”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请谈谈上述诗歌表现了哪几方面的主题?

3.请以选诗为例,谈谈冰心《繁星》《春水》一书的艺术特色,至少谈一点。

 

查看答案

(甲)只说那鲁智深双手把山门尽力一推,扑地攧将入来,吃了一交。扒将起来,把头摸一摸,直奔僧堂来。到得选佛场中,禅和子正打坐间,看见智深揭起帘子,钻将入来,都吃一惊,尽低了头,智深到得禅床边,喉咙里咯咯地响,看着地下便吐。众僧都闻不得那臭,个个道:“善哉!”齐掩了口鼻。智深吐了一回,扒上禅床,解下绦, 把直裰带子都哔哔剥剥扯断了,脱下那脚狗腿来。智深道:“好好,正肚饥哩!”扯来便吃。众僧看见,便把袖子遮了脸,上下肩两个禅和子远远地躲开。智深见他躲开,便扯一块狗肉,看着上首的道:“你也到口。”上首的那和尚,把两只袖子死掩了脸。智深道:“你不吃。”把肉望下首的禅和子嘴边塞将去,那和尚躲不迭,却待下禅床,智深把他劈耳朵揪住,将肉便塞。对床四五个禅和子跳过来劝时,智深撇了狗肉,提起拳头,去那光脑袋上哔 哔剥剥只顾凿。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钵要走。此乱唤做“卷堂大散。”首座那里禁约得住?

(乙)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当后心一脚,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他两个斗在一处,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使一条如意棒,左遮右挡,后架前迎。一时,见那众雷将的刀枪剑戟、鞭简挝锤、钺斧金瓜、旄镰月铲,来的甚紧,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1.鲁智深为什么闹五台山?孙悟空为什么闹天宫?

2.从两人的“闹”中,分别看出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3.两人“闹”后分别是怎样的结果?

 

查看答案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于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A)祥子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彷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裏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裏,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裏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裏,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麼是好了,低头,拉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B)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己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1.请用一句简介的话概括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2.(A)段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突出天气什么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A)(B)两段选文,塑造了祥子怎样的形象?

4.(B)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反映了祥子怎样的社会地位?由此看出祥子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查看答案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选自《西游记》)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