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智商是最不重要的素质 施一公 我来讲讲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先来说什么不重要:...

智商是最不重要的素质

施一公

我来讲讲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先来说什么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IQ(智商)。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学,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IQ。我相信是这样。

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

第一,时间的付出。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靠机遇”,这一定是瞎掰。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过极大的付出。清华大学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他在美国时这样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一天工作8小时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为你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它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以及你真正去查阅和实验相关文献的时间,你的吃饭时间、查阅文献之后放松的一小时,都要去除。所以,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满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实验室。”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就一定不会成功。

第二是方法论的改变。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很年轻。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慢慢意识到,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方法论是如何养成的。

我在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生的时候,老师讲,要读《自然》,读《科学》,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面要宽广。我也是这样做的。到这位导师的实验室后,有一次《自然》杂志上有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认真读了以后就去找导师讨论,可是导师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读了以后再说吧。”过了一个月后我又读了一篇文章,又想跟他讨论,谁知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

后来有一次我大胆地问他,你读文章吗?他说他不读。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科学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只是让你在做研究的时候知道,在你的研究领域内你所处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多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要挑战过去。

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维。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时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说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考。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后来,我在他写的公式里发现了三处错误,但我不敢提,再一想,那的确是错的,我哆哆嗦嗦地举起手,指出了一处错误。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但是我们的小老板说:“我觉得一公讲得不错。”

在此之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有了自信。这段公然鼓起勇气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学术错误的经历,在我的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作者先从不重要的素质说起,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这篇文章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研究生应该具备的要素是时间的付出,方法论的改变和建立批判性思维。 2.以与常人认识相反的观点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即重要因素是什么,与标题相照应(或点题). 3.举例论证(或摆事实),列举清华大学系主任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有过极大的付出这一观点,从面进一步论证时间的付出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4.学习不能靠小聪明,要静下心来坐得下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要有质疑精神;要大量阅读,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解析】 1.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要求找到能表达这种内容的关键句。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此文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那就要抓住三个分论点进行整合,即抓住“第一,时间的付出”“第二是方法论的改变”“第三,建立批判性思维”几句进行整理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开头所提观点的作用。文章开头作者先从不重要的素质说起,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即重要因素。与标题相照应(或点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论点,引人入胜的作用。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清华大学生物系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这明显是举例论证。论证了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都有过极大的付出这一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分论点。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余幼时脚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救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甲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接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原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宴:贫穷。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限断一处)

(1)   

(2)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借于藏书之家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3)村邻皆奔______

(4)如此者十二焉_______

3.选出与“益慕圣贤之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B. 班固谓之九岩山

C. 前人之述备矣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5.宋濂和徐伯珍的读书经历有哪些相同点?徐伯珍能够获得“儒者宗之”除了因为他“诵书不辍”,还有哪些原因?

 

查看答案

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这首词是词人结婚自后至二十三四岁居住汴京时所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的画面

2.自选角度赏析“眠沙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句话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21日电昨天,在埃塞饿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中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道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侯物侯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1)请用简洁的文字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材料二画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举办有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栏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对文学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江奈生·斯威夫特,法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治家.他在《格列弗游记》中,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B.《三调芭蕉扇》孙悟空第一次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肚里却借来了假扇,第二次借来真扇却在猪八戒手里被抢了,第三次请来天神降服牛魔王,才借到真扇子

C.《骆驼祥子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水浒传》中人物形象鲜明,宋江神机妙算、吴用领袖才能、李逵骁勇善战、林冲粗鲁莽撞

(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而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乙)隔壁,从寝室里传来了杂的脚步声.接着,就听到妈妈慌张的声音:“成岗不在家,钥匙他带走了!”妈妈的声音很大.地从来没有这样大声讲过话.大概是希望让儿子听到,成岗一惊,突然站起来.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逸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此刻他需要做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夹!

①(甲)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的成岗是如何让同志和党组织免受损失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②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③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问

④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⑤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A. ②④⑤①③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⑤②①    D. 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