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写诗,惟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更有一位青年诗人傲然宣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他们力图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求“远方”,创作的诗歌远离生活,很难引起共鸣。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②《诗经》中的古代歌谣,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民间情歌,还是“昔我往兮,杨柳依依”等征人怨语,都是直接描写眼前境遇。一些诗人身临远方,他们的诗歌仍是写身边情事。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平沙莽莽”的大漠是 “远方”了,但当岑参和西征将士未来之前,那大漠和人们毫无关系,哪有诗歌?
③当然,诗人想象力非凡,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李白常想象腾身青云,但读他的诗可知,当他飞上华山云台峰,对着仙人长揖时,还是忘不了苦难的人间!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可他的诗也充满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可见,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生活,是诗人驰骋想象后无法忘怀的牵挂。
④现实中确有不少事使人心烦意乱,所以李白大喊:“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使能逃离,又能在何处找到归宿?科学家称太阳系外有几颗宜居的行星,可一旦人们奔赴那里,立刻会形成新的“人间”,烦扰也会接踵而至。况且大地本是人类的家园,东方传说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传说耶和华用泥土造亚当,还告诫:“你本是泥土,必归于泥土。”人类注定世代离不开泥土,诗人也是凡胎泥身,又怎能离开人间?
⑤金圣叹这样定义诗歌:“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耳。” 如此看来,诗歌当然源于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皆有诗意。我家住在南京城墙外的一条陋巷中,小区外沿街开着洗车店和小饭馆,可谓货真价实的红尘市井。可是我傍晚出去散步,抬头一望,青紫色的钟山峰影映入眼帘,朱湘《有忆》中的诗句便涌现脑海。陶渊明说得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诗歌就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
(选自《新华日报》2017年11月3日,有较大删改)
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2.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③④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原因。
【材料】《水调歌头》中,苏东坡断然拒绝白日飞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悟空”究竟“能”在哪里》,完成后面小题。
①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于北京时间30 日正式公布首批重要科学成果。这只来自中国的“顽猴”出手不凡,仅两年的观测结果就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或有望揭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
②那么,“悟空”究竟“能”在哪?
③“悟空”在太空中的任务,就是通过间接方法,捕捉暗物质湮灭、衰变的蛛丝马迹。在以往的探测手段中,热气球虽然造价低,但运行不太稳定;阿尔法磁谱仪2 号虽然能够长时间观测,但耗资高,造价大约是20 亿美元。费米卫星的造价也达7亿美元。而“悟空”造价约为1 亿美元,相比之下耗资少、重量轻、性能高,堪称“经济适用”的典范。
④其他同类型卫星很难对TeV以上的电子射线进行精确观测,而“悟空”则是第一个实现了对高能电子的精确观测。“悟空”的电子宇宙射线的能量测量范围比国外的空间探测设备有显著提高,能探测的粒子的最大能量大约是阿尔法磁谱仪2号的10倍。
⑤“悟空”卫星在“高能电子、伽马射线的能量测量准确度”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粒子的本领”这两项关键技术指标方面世界领先。宇宙射线种类很多,在众多射线中,找出纯粹的电子射线对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很重要。“悟空”对电子和质子射线的区别能力很强,将对两者的误判下降到几万分之一。同时,它的能量分辨率也更高,比NASA费米卫星的准确率高近一个量级。
1.说说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说明顺序看,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B. 从文章的内容看,“悟空”主要“能”在经济适用、看得更宽、看得更清三个方面。
C. “悟空”在太空中的任务,就是直接捕捉暗物质湮灭、衰变的蛛丝马迹。
D. 第①段中加点的“仅”表明时间短,“就”说明取得的成就大,这两个词语准确地说明了“悟空”的神通广大,出手不凡。
阅读刘基的《说虎》,完成后面小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①不啻(chì):不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恒见(______)
②虎利其爪牙(______)
③寝处之(______)
④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A.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C.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D.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虎 之 食 人 不 恒 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5.本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向人们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曾肇①《海陵春雨日》,完成第7题。
公事无多使客稀,雨时衙退吏人归。沉烟②一炷香云重,画角③三声晚照微。
桑雉未驯惭报政④,海鸥相近信忘机⑤。只将宴坐⑥收心念,懒向人间问是非。
【注】①曾肇: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曾多次谏言朝廷,一度被降调滁州。绍圣四年出知泰州,其时社会秩序平静,争讼较少。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画角:古乐器,发音高亢,一般在黎明和黄昏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④桑雉:语出《汉书》,此处指施行仁政、普及教化。报政,陈报政绩。⑤忘机:语出《列子》,指没有巧诈的心思,胸怀坦荡。⑥宴坐:闲坐,休息。
⑴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法相同的诗句是“___,___”。
⑵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2017年12月13日是第4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也是死难同胞80周年祭。当日,你所在的新华中学九(1)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⑴【了解一幅公益广告】公祭日当天,一幅由泰州男孩朱彦参与创作,配文为“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的公益广告漫画(图一)在李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热传,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说这幅公益广告画为什么“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对偶,为这幅广告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解答一个物候问题】李老师转发图一时,还拍了张公祭日当天泰州街景照片(图二)发到朋友圈。受他资助的广东学生小粤看了后,随即拍下当地街头一景发给李老师(图三),表示对两地迥然不同的景象感到不解。李老师让你用“气象物候”知识向他作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参加一次集体视听】你班将集中收看国家公祭仪式实况,下面是班委会发出的通知,语言表达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⑴《朝花夕拾》里的 《________》和《________》中,都有对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场景的生动描写,这两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对________的温和批评。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
A.三打白骨精使得唐僧要赶走悟空,悟空说还有“一个心愿未了”,这心愿指的是让师父松掉紧箍咒,让自己以后活个自在。
B.大人国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作者借这一形象批判了英国不合理的政治制度。
C.课文《“海盗”生活》中,通过对圣彼得堡旁边森林优美宁静自然风光的描写,充分烘托了三个小“海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D.《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
E.徐锡麟被杀,鲁迅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遭到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反对,经询问这人叫范爱农,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