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强化阅读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

课内强化阅读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加粗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6.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4.例证法、道理论证 5.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6.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即应该从传统教育的目的这一角度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理解,难度不大。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提取信息,需要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作答。根据第二段“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即可判断出“错误”指的是什么;“格”在此句中是“探索”意思。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章举了王阳明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等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 5.这道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说说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说删去后的变化,最后指出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惟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强调了探索精神的重要意义。 6.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作答时要注意突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实验精神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强化阅读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

4.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5.令天:格物盈知”的意义是什么?

6.本段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7.“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个相同关系的复句。

自信不但是                       ,而且                      

8.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

(2)最使找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彷徨:

(3)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激变:

(4)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清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 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实验的过程仅仅是消积的观察。

B. 解放军总部授与我一枚荣誉奖章。

C. 这件事让我不知所措。

D. 我很容幸被邀请去清华大学演讲。

 

查看答案

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 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 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 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