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

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书中记载了从皇帝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B. 《夜》作者是英国诗人叶赛宁,诗中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C.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D.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演说》作者雨果,他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解析】试题分析: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B《夜》作者叶赛宁,俄罗斯诗人。D《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第一的云阳龙缸玻璃廊桥,设计精巧高耸惊险。游客走在上面如在云端漫步,气冲斗牛

B.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C. 步入初三,繁重的学业让我们紧张忙碌,压力山大。班主任老师总在课余时间对我们强聒不舍,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

D. 炎暑结束,小明又不得不告别背井离乡的父母,回云阳上学了。在这弥留之际,母亲的眼里噙满泪花,满是不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妖饶       禁固        睿智       言行相顾

B. 深邃       喧嚷        逃蹿       郑重其是

C. 相契       灵柩        保祐       阔然无累

D. 庸碌       簪子        憧憬       恪尽职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sāo)     (gōu)   (tiáo)   落(yǔn)

B. (bǔ)      ( yè )   吊(pín)    断(jué)

C. 褓(qiǎng)   词(yú)     渎(xiè)    哑(yīng)

D. 家(rǔ)      帽(zhān)   (ruì)   嘴(biě)

 

查看答案

课外拓展阅读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的方法不同,①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咸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上的论争。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做珍贵的友谊。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但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并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今天,为了四化建设而钻研科学的崇高志向,使科学工作者胸怀更为宽广,虚怀若谷,可容得下百川之流,②听得进“敌对”意见。

1.对本文的论点,人们有四种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C. 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D. 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将应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 议论    B. 说明    C. 抒情    D. 叙述    E. 描写

3.引号主要有以下用法,文中画波浪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引号各是哪种用法?将应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①______  ②______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D.表示讽刺的意思

E.表示否定的意思

4.文中有三句名人言论,请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是道理论据的,在句后的括号内画“√”;不是道理论据的,在句后括号内画“×”。

①正如李四光同志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的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______

②歌德也说:“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______

③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______

5.这篇短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课内强化阅读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加粗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6.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