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

(3)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执策而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其道      去六月息者也

B. 真无马邪        不知旨也

C. 祗辱于奴隶人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D. 鸣之不能通其意  择其善者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②③两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1.(和普通马)一同死同“饲”,喂马鞭,这里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面对 2.C 3.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不知马也。 5.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6.D 【解析】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作者:韩愈 年代:唐 参考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策”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2.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按照;用。B:表示反问;它的。D:表顺承;表转折。故选C。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常”“而”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班上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两个与“以和为贵”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写一幅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讲一个“以和为贵”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4)《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揭露唐代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求其千里也    选贤与

B. 不独其子        我非,固不知子矣

C. 故曰:教学相也  幼有所

D. 求其能千里也    子非鱼,知鱼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几千里也      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B. 海运则将徙南冥    力恶其不出身也

C. 是鱼乐也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D. 为鸟,其名为鹏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