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话,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B. 削铅笔由动刀不动笔,转化为动笔不动刀,因此,诞生了卷笔刀。

C. 老板依此行事,果然奏效——批评电梯太慢之声遂息。

D. 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则对它们避而远之。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错误,应改为: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则对它们避而远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中考甘肃盐城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是我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 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

B. 小林滔滔不绝、倚马万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 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nóng) 洗(zhuó)  宫(wéi)秘史

B. (yòu)  匀(chèng) 栩如生(xǔ)

C. 黠(jié)会(wù)    出言不(xùn)

D. (yè) 熟(rěn)   一丘之(hé)

 

查看答案

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平凡小事,放下、不去计较,虽然不需要多么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却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常常会担心吃亏,因为忍不住计较公平不公平,因为自觉不自觉地衡量着自己和别人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要知道,心胸狭窄、冷漠自私不会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宽容大度、待人友善才是做人的真谛。

请你以“不再计较”为题,结合自身的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情感真实,内容具体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炊烟

①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②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③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④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地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煳、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⑤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煳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⑥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⑦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⑧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1.文章第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

2.赏析第段巾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的表达效果。

__

3.文章第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段和第段写母亲为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5.结合全文,理解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的含义。

6.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