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许渊冲: 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王新芳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

许渊冲: 用一生追梦的狂老头

王新芳

①他是一个对翻译充满热情的老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

②他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翻译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出于对梦想的执著,他冲劲十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用英语写日记,翻译一首诗歌。读一年级时,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队来昆明援助中国抗日。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宾主都恍然大悟。这一次崭露头角,使他信心倍增,向更高的阶梯迈进。

③在巴黎大学留学时,他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由此,他产生一个想法,除了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翻译诗歌并非易事,不但讲究格律音韵,而且博大精深。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

④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从此笔耕不辍。最开始译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时,千字才9块钱,需要倒贴钱才能翻译出书。如果不是有教书的工作,光靠翻译肯定饿死。别人都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造反派因此狠狠抽了他一百鞭子。夫人问他:“挨打了还继续译呀?”他说:“当然,闲着更难受。”

⑤前年,90 多岁的他接受了海豚出版社邀请,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凭一己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块让人望而生畏的硬骨头。他给自已规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译量,如果这个数量没完成,就会继续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面对市面上《莎士比亚全集》不同版本的新译作,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是我翻得好一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⑥他就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翻译60 余年,中译英、中译法译著以及英译中、法译中著作,共有120余本。1999 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2010 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许多学者低调内敛不同,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⑦前不久,因为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96 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瞬间上了热搜榜,圈粉无数。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许渊冲淡淡一笑,回答说:“别人可能用青春去追求梦想,我是用一生去追求梦想。当梦想一个比一个高远的时候,我必须鼓足所有的勇气,像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

⑧卡耐基说: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能够干一切事业。把一生献给梦想,在努力、坚持、捍卫的基础上,狂妄的人也许更容易成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8期)

1.文章记述了许渊冲在不同时段与翻译相关的经历,仔细阅读,填写以下内容。

大学一年级时: 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

大学三年级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巴黎大学留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国后: 倒贴钱翻译出书,乐在其中。

十年动乱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年(2015 ): 应邀向莎翁剧作翻译发起猛攻。

2.“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不时有一些狂妄之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他的“狂妄”?

3.文章用第三人称“他”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4.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5.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 写出两点即可。

 

1.成功翻译“三民主义”,崭露头角;绞尽脑汁翻译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精粹;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痴心不改。 2.(1)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2) 他个性张扬,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3) 十年动乱中,他在烈日下被批斗,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4.结尾段引用卡耐基的话,赞美了许渊冲浩然的气概,执著自信的品格,画龙点睛; 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 5.示例一: 有了梦想,并执着追求,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示例二: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要积极乐观地面对,苦中作乐;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他在人群中站起来,用中气十足的嗓门翻译为‘of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他经常为一词一句绞尽脑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别人早已心灰意冷,他仍然自得其乐,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此题可以从许渊冲与众不同的愿望以及个性化的名片,对毛泽东诗词的痴迷等角度进行分析,语言要简洁。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称作用的分析。运用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文章前五个自然段只用“他”来代表人物,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迫切想知道他到底是谁。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引用名言作用的分析。恰当地引用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权威性,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卡耐基的话从内容上来看高度概括了许渊冲的品质,从结构上来看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5.启示类是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此题可以从梦想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以及乐观精神等角度来谈自己的收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后一课(节选)

都德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

②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 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③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④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一最明白,最精确; 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已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⑤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⑥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 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 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一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⑦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1.选文第①②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请你说说下面句中可怜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3.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选文中的韩麦尔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5.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结合选文来看,小弗郎士为什么这样说

 

查看答案

合肥某中学七年级(1)班举行了主题为“名人风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访故居  做宣传】

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A]邓石如故居座落于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内,是“千朝第一人”邓石如及第六代谪孙“两弹元勋”邓稼先居住。在邓石如的影响下,[B] 五横乡文风昌盛,人人爱好舞文弄墨,呈现出不少农民书画家,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之乡”。“写字当如邓石如,做人当做邓稼先”,2017 4 月,“两邓故居”被授为宜秀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提升“两邓故居”的知名度,请你为该景点拟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处画线句存在语病,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 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一词改为____

(2)【颂名人  选对联】

201799 日,华佗故里一安徽省亳州市在华祖庵举行纪念华佗诞辰1890 周年祭祀典礼。活动中,有人书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对这位神医的崇敬之情。现已给出上联,请你选出下联___

上联: 活人功盖三分国

下联:

A.一笺妙除十年忧        B.断胃湔肠呈异术

C.片言终语活人方        D.寿世方传十卷书

(3)【邀名人  提问题】

学校将于4 18 日邀请安徽省文联王主席来和同学们畅谈“文学与成长”,你将代表全体文学社社员对王主席进行采访提问,你会提什么问题呢?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 (2) 题。

(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 ______ (地点)拉车。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       

(2)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第一辆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_____匹骆驼。后来,祥子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______(人物) 给洗劫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感慨于江南盛产才子,盛产霓裳轻舞的细雨,盛产半遮羞容、轻启朱唇的美人。在红门馆,我用力摁下内心的烦燥,将一生的梦记刻在江南。放慢了的步子,再次涌起荡漾的章节。我愿意在此交出所有的赞美,所有的清che之心,在时间的河流中学会生长和自省。一条古街写满它的前朝旧事,一段年轮深藏风雨不羁的苍茫。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感慨__________ 荡漾__________  chè__________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

(3)“轻启朱唇”中“启”的意思是________;“风雨不羁”中“羁”的意思是________

(4) 文中的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岑参《逢人京使》)

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