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平。

(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     (2)庶驽钝   ____________

(3)刘备亮有殊量  ____________     (4)江南平   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于草庐之中/野有麦场    B. 二十一年/舟首尾长约八分

C. 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 乃建奇/之不以其道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4.填空和简答。

(1)甲文诸葛亮给自己出师北伐制定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与甲文“奉命于危难之间”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刘备三顾茅庐成功请出诸葛亮的原因。

(3)请从人称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不同。

 

1.(1)身份低微,出身低下(2)竭尽或用尽(3)认为(4)全,都 2.B 3.(1)只想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存自己的性命,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诸葛亮)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4.(1)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2)刘备“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草庐”;或刘备识别人才,礼贤下士。 (3)甲文第一人称叙述,表达感激之情和尽忠汉室的决心;乙文第三人称,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一片忠心。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以”作为虚词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B中的两个“有”都是通假字,通“又”,表整数与零数的关系。A前者“拜访”,后者“看到”。C前者“出使”,后者的“如使”是“假如,假使”的意思。D前者“计策”,后者“用鞭子打”。 3.试题分析: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苟全”“闻达”“伟”“异”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4.试题分析:(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诸葛亮给自己出师北伐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乙文中与甲文“奉命于危难之间”相照应的句子是“身使孙权,求援吴会”。答此题重要的是读懂文言文内容。(2)分析刘备三顾茅庐成功请出诸葛亮的原因。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提取“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草庐”作答。(3)比较甲乙两文的不同,要求从人称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甲文第一人称叙述,乙文第三人称。甲文表达感激之情和尽忠汉室的决心,乙文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一片忠心。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来分析作答。如“先帝知臣谨慎”中的“臣”,“又睹亮奇雅”中的“亮”,即可断定人称。 (一)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二)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②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③流莺: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夏意”?借这样的夏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出这首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题目。

【材料一】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记住乡愁》栏目今晚起播出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安丰镇:民安物丰,以善立人》,关注古镇生存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

盐城东台市安丰镇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盐场之一,有“天下盐利两淮居半,两淮盐场安丰几半之”的说法。一千多年前,北宋范仲淹来到这里担任盐仓监,修捍海长堤保百姓平安。明代大哲学家王艮出生于安丰盐民家庭,创立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泰州学派”,他主持制定的《淮扬乡约》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纪录片从古镇特殊的历史文化入手,追寻散落在古镇里的文明基因,深入挖掘古镇“和善”文化,通过天使奶奶义务扫街80年等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和故事,生动展现了古镇人的精神风貌。

(选自《新华日报》)

【材料二】自从央视拍摄制作的《记住乡愁》“东台安丰古镇”专题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后,这几天,安丰古镇老火了,几乎天天被刷屏,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古街……

这不,就在昨天(3月15日)晚上,居然把传说中的孟爷爷(主持人孟非)给吸引来了……

孟爷爷说,很早就听说东台有个安丰古街,一直想来看看。昨晚,孟爷爷不顾舟车劳顿,趁着夜色,慕名来到安丰古街。一到古街,孟爷爷就被安丰古韵古风所吸引住了,他说“安丰”这个名字非常好,代表了平安、丰收。

(节选自“搜狐网”)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10字以内)

(2)《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一直关注安丰古镇的发展与振兴,向阳中学小记者准备对孟爷爷进行专题采访活动。请结合材料二,围绕“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话题,帮助其设计出采访话语。

(3)为了进一步推介安丰古镇的旅游品牌,古镇景区委员会特向社会征集旅游形象宣传标语,下面是王明同学拟写的宣传标语,请依据前一句的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古镇承千年,              

 

查看答案

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结合原著说说语段②中“我曾受他降伏”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片段,根据相关内容填空。

他长得和外祖父一样瘦削,身上收拾得干净利落,但他的个头比外祖父矮,整个儿比他小一套,看上去就像是故意为了逗笑而装扮成小老头儿的半大孩子。他的脸好似细藤筛子,整个脸孔由密密麻麻很细的皮肤皱褶编成,在那皱褶中间,有一双灵活的逗人发笑的眼睛,眼珠活像鸟笼里跳上跳下的黄雀,在发黄的眼白里骨碌骨碌地转。他那瓦灰色的头发拳曲着,胡子像蔓藤,一圈圈地绕在嘴边。

(选自高尔基《童年》)

这里的“他”是__________(人名),作品中的他很爱整洁,对 “我”(阿廖沙)很亲切,跟“我”说话语气温和,但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什么东西不喜欢,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后,我再也不愿和他交谈和玩耍了。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立“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