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风柳上归 马亚伟 ①“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

春风柳上归

马亚伟

①“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②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③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④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⑤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⑥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⑦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⑧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⑩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1.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2.在作者的眼里,春色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色代表着春色,说说其中的原因。

3.本文第段写桃花是否离题?为什么?

4.文章两处写到慢慢走,欣赏啊”,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它与本文在写景手法上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材料链接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是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着:“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1.开篇点题,交代本文的描写对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春色和柳色作铺垫。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 2.示例:(1)绿柳婆娑,是第一抹春光。(2)早春柳色新新,远看如同水墨画。(3)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4)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 3.示例:起衬托作用。 用桃花晚开衬托柳树是最先装点春光的标志。 4.第一处是从侧面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引出下文对娉婷风姿、婀娜之美的柳树的描写;第二处是照应上文,再次抒发作者的陶醉、喜爱和赞美之情,深化主题。 5.材料文字和《春风柳上归》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春天的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头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细读文章,研读语句,利用常规知识来正确表述。做题时,看准本句话的位置:开头,往往是点题和铺垫;中间往往是过渡;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这句诗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好的突出主题,吸引读者。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信息。做题时,审好题目,遵循就近原则,快速找到相关的语句,加以整个归纳,分层表述出来。本题关键信息是“柳树展示出来的春色”,所以寻找描写柳树之美的语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做到“博观而约取”.文章的写作技巧,即写作手法,常见的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借物言志等。本题主要写柳树,所以写到桃花,一定是衬托;只要是描写,一定是抒情。所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恰当的动词,二是运用修辞手法。相对而言,后者更容易寻找,也更容易赏析。学生一定要记住:凡是值得赏析的语句,要么有恰当的动词,要么运用了某种修辞,在回答后者时,要遵循一般的答题模式:运用了何种修辞,写出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何种感情。 5.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材料文字和本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2.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3.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军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之告父母,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军定州_____)          (2)及大军回次柳城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家以告父母

A. 天子哭,死无所恨。

B.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C. 投诸渤海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D. 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4.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查看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美好画面。

C. 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早春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兴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是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伊丽莎、乔治亚娜,你们可听见她说了?我会不去告诉妈妈吗?不过我得先—

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揪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他跟一个拼老命的家伙扭打在一起了。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我不太清楚自己的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得他骂我“耗子!耗子!”一面杀猪似的嚎叫着。

这时里德太太上了楼梯,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我们给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哎呀!哎呀!这样大的气出在约翰少爷身上。”随后里德太太又补充说:“把她拖到A(地点)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1)以上故事情节出自名著《简·爱》,作者是______,语段中的A______)。

(2)请概括上面所选语段体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概括该统计图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出现统计图所反映的结果,有的同学认为责任在家长,有的同学认为责任在自身。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