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B.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 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D. 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

 

B 【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一种”“之一“杂糅,去掉一个。C主语宾语搭配不当。“微笑”不是“歌声”。D搭配不当。改为“胡杨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去掉“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2017年12月22日清晨,哈尔滨市二环桥发生一起酒驾事故,造成环卫工人5死2伤的惨剧,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B. 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 21日晚,圣诞节前夕,上海某学校居然给孩子放假两天。对此,有人表示质疑,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有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有人说,春天很美,一切都生机勃勃!看了,心旷神怡;闻了,沁人心脾;听了,荡气回肠。也有的人说,春天好看是好看了点儿,可是太过浮燥,少了分量在里头,不踏实。其实,春天分量很足,有韵味儿。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去看看春天,春天里的活气能点燃你的思想;当你累于尘世俗界时,也不妨去看看春天,让她帮你洗净铅华,回归自然。你会去品位吗?拈下一片花瓣,放进嘴里细细咀jué,直到一丝甜意从舌底泛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          咀jué   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画线句中“荡气回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多易必多难 (《老子》)

(2)________________,尾大不掉。(《左转·昭公十一年》)

(3)见微以知萌,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说林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5)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查看答案

请以“你的美,其实我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守望》

叶敬之

(1)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大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

(2)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没有风,树不摇,风尘不起,天很蓝,太阳很温暖。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就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人很小巧,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还从地上站起来,顺便夸我两句。嗓音清尧,似有嗡嗡的回响。

(3)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别看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但制作精美不易。好的毛窝子,除了鞋型漂売,还要结实。李大爷的毛窝子正符合这些标准。

(4)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地上纸片和杂草飘起,沙沙响,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只是生意已经没有当年那样红火了。

我站在李大爷附近观察,好久没有一个人来买毛窝子,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5)李大爷还是当年那个模样,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两手抱膝,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6)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7)他睁了眼睛,嗽一声说:嗯,有时有。都是老头老太太。

(8)他嗓音有点沙哑,面无表情,显然已经认不出我了。

(9)“那就算了啵,这么大年纪了,还编它干什么?

(10)“还是有人买的,李大爷动了动身子,两只手从膝盖上放下来,眼睛看着我。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我还能走能动,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11)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12)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儿子已经大了,不愿意張我上街。天气很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走几步就要擦擦汗。忽然,我发现自己又走到当年买毛窝子的地方,我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有,这是夏天哎,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

(13)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14)“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像一个树墩,稳稳地戳在那儿,没有反应。

(15)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不懂,乡长说,就是由公家发工资,派人跟你学徒,你打出来的毛窝子给人参观,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16)不久,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前面两双,后面两双。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17)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我心里酸酸的。

(18)暑假快结来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由细变粗,弥漫成一大片,像乌云似的。

(19)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20)“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21)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22)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23)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24)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

小时候冬天,我随母亲买毛窝子,李大爷笑脸相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暑假快结東,我默默带走毛窝子,李大爷留憾离世。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李大爷像一个树墩,稳稳地戳在那儿,没有反应。(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15段中,作者为何要写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的一番话?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介绍毛窝子简单制作方式和实际用途,既让读者对毛窝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引出了下文与毛窝子有关的故事。

B. 小说开端部分写二十年前农民冬天都穿毛窝子,结尾部分写人们在空旷的场地焚烧毛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

C. 小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刻画了李大爷形象,自然平实的叙述中显露出“我”对李大爷敬意。

D. 小说结尾描写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与文章标题呼应,暗示出“我”的内心仍充满美好希望,意蕴丰富。

4.文章的第(10)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刻画了李大爷和六一公公两个人物,请分析这两处文字在描写人物的手法上的相同点和刻画的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链接】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社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