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①,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光地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

[注]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

1.解释加点词。

(1)送之    ________          (2)疑质理_________ 

(3)遇其叱咄________          (4)贼大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俯身倾耳                 其境过清

B. 每假借藏书之家             告之帝,帝感其诚

C. 光地少无声色        岂能为暴涨携

D. 伯父日燝                真不知马也

3.用“/”给下列内容断句,限断两处。

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嗜学”的角度,宋濂的“嗜学”程度远不如李光地,为什么?

 

1.跑 引,引述,提出有时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2.B 3.募死士/袭破贼寨/拔以归 4.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收获了很多东西。(李光地)一整年都不演奏音乐(没有娱乐),门馆寂静无人,平时也不接受他人私下拜访。 5.示例:宋濂借书、抄书、恭请老师,求学“勤且艰”,而李光地被贼人围扰,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仍不时地拿书读,已然要书不要命。 【解析】【甲】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 年代:明 【乙】选自《安溪县志》 作者:林有年 年代:明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奇”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以”意思分别是“表目的,来”和“因为”的用法,B项“于”都是“介词”,C项“之”意思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代词”,D项“其”意思分别是“代词”和“表示推测语气”。故选择B项。 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准确划分节奏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故”意思是“所以”,“卒”是“最终”的意思,“经年”意思是“一整年”,“丝竹”指“音乐”,“私谒”意思是“私下拜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赏析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下列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极力夸张“金樽”“玉盘”和美酒,反衬出“不能食”“心茫然”的痛苦和无奈。

B. 全诗语言圆转含蓄,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结尾表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自信。

C. “欲渡”两句补充前面的诗意,让人不禁感慨,比喻人生道路上大多事与愿违。

D. “行路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痛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几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    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mèi力___________             ②隔hé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 【乙】_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 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朱熹)

(4)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6)__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9)古诗中诗人常借月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1)请以“又见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船舱进水,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船长镇定地说:“被风刮倒的树都是没有分量的小树。大家见过粗壮的大树被暴风刮倒过吗?”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但随着货舱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也渐渐地平稳了,最终脱离了险境。船长告诉水手们:“一只空船,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就吹不倒了。船在负重时,才是最安全的。”

头脑空空最易迷失,故此人生亦需“负重”。积蓄之重、磨难之重、目标之重、责任之重……,这些重量让我们在风雨面前,依旧稳步前行。

要求:

⑴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⑶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⑷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⑸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