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

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

 

东风为我来 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自从那次摔伤过后。 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但额上的疤痕却将永不褪去。我每日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浓的春色,心里难过极了。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递给我一顶帽子,说:“山上的槐花开得正艳,去瞧瞧吧!” 终于,我鼓起勇气出门。 走在山间的石板路上, 我将帽子尽量压低,低到我只能看见脚下的路。一只干皱、温暖的手牵起我的手,是外婆。 石板缝中冒出几株瘦弱的小草,一次次地被登山的人们踩断了腰,却始终坚持着向上生长。 我随着外婆一路向山上走去,喧闹渐渐少了,我们从石板路走到了一条小路上。 那边渐渐多了几朵落花。外婆轻轻地说:“到了。” 我慢慢抬起头。是一棵树——一棵开满槐花的树。 苍劲有力的枝干上缀满了串串纯白的槐花,迎风舞动。 外婆牵着我的手,走到树的后面。我不禁惊呆了——树的后面有烧焦的痕迹,树干空了一半,半根残枝凄厉可怖。我再次望向枝上的槐花,忽然对这一棵饱经风霜的槐树有了一丝敬畏。 外婆轻轻地说:“五年前这树就被雷击垮了,我也没料到它竟会活过来。不过,你看,经历过伤痛的树如今开出了这么美的花,你能说它不幸福吗?” 我心里仿佛被触动了。是啊,经历过伤痛的树能够开出更美的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一阵东风吹来,吹去了我的帽子,吹起了我的刘海,槐花飘落,轻轻吻着我额上的伤疤。 阳光下,槐花在枝头舞动,在清风中形成一个个浮动游离的光点,似乎在吐露着幸福的喜悦…… 原来,就算是一棵受伤的树,也是有幸福的,因为它能用枝干的平和、盘根的坚定去开出更美、更艳的花。 原来,我也幸福。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棵受伤的树,东风吹来时,我也会获得新生。 【解析】试题分析:在《东风为我来》这个题目中“东风”二字极为关键,一般可作两种理解。一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是赤壁大战借东风的典故,这里的东风可以理解为机遇(机会);第二种理解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等诗句中所说的“东风”,是春风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古人把东南西北风分别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风。这样一来,就是取春风温暖、柔和之意,也可以取唤醒万物,复苏之意。其次是“为我来”,突出了“我”,也就是说要写亲身经历,写真情实感。当然,对于一些要虚构故事甚至写小说的考生来讲,即便写的并非自己,也要用第一人称写。 因为文体不限,还有议论文可写。如果写议论文。“东风”作机遇理解更好上手。可以从俗语或杜牧的诗句引出论题,再给出中心论点:机遇为每个人而来。题目里的“我”也就理解为每一个人了。论证的过程要兼用多种论证方法,这篇文章来看可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当然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要更明确指向青少年群体,写议论文同样写出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难忘那夜的秋雨

①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这位掌门人没有说行还是不行。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②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

③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A)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来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

④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湿透了。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母亲说:“不要怕,你是个大孩子了,畜生不会伤害我们。”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堆,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蒙蒙亮。掌门人淡淡地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了句:“(B)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在往回走的路上,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

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上布衣服。

⑥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到够全年吃的粮食,你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就去读,反正我们穷。”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

⑦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开水,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

⑧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眼前一片漆黑。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那两棵老樟树的皮。

⑨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人物语言是心灵世界的写照。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话,说说这些话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A) 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

(B)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分别写到“父亲没做声”和“我没做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处“没做声” 的原因。

4.标题为“难忘那夜的秋雨”,“我”为什么难忘?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老丝瓜的故事

①春天,邻院种丝瓜,爬得满院都是,甚至越过“边界”爬到我家院内的一棵树上,高高地悬着,风儿吹过,它悠然自得地晃动着它那浅紫色的、瘦小的身躯。

②入夏了,丝瓜长大了,换上了一件深绿色的外衣。后来,邻院中的丝瓜都被陆续地摘走了,只有树上这只依然高悬。绿油油的、浓密的树叶与丝瓜浑然一体,不仔细看竟发现不了它藏在哪里,只有在晚风吹过时,随着树叶哗啦啦的歌唱,丝瓜才羞涩地从树叶中间露出它的容颜。

③入秋了,丝瓜的外衣变黄了,而且颜色一天天加重,变成深褐色。同时,树上的叶子也变黄了,秋风吹过,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为老灶瓜开一场告别的舞会。看到这场景,我心头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凄凉。

④冬天到了,狂风在呼啸,那丝瓜被肆虐的狂风刮得东倒西歪。我总担心它会被这风刮落,可每每狂风过后,老丝瓜依然平静地悬在那里,颜色愈深。

⑤我坐在窗前,窗外是光秃秃的一片,突然意识到这老丝瓜竟是冬的点缀。虽然它已苍老,枯干,但我仍固执地认为它活着,在与自然斗争。冬天的寒。风冷雪并没有把它吓倒,它依然顽强,在它那干瘪的外表下潜藏着一种深刻的美。那恰是一种饱经沧桑、历经苦难的美,一种最自然、最朴实、毫不矫柔造作的美,一种令人崇敬而又心疼的美。

⑥ 每天清晨,我起床后,总要打开窗帘,望一望它。于是,心中的软弱和自怜一扫而光,又充满了希望。它给我带来了一种力量,使我的心中有一股激情涌动,那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毫不服输的心情。我爱这种感觉,我又充满了自信。在这—天的开始,我满怀喜悦地去迎接那满天灿烂的阳光和周围的一切。是它——老丝瓜教会我以温柔对待他人,以顽强对待挫折……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⑦春天又到了,老丝瓜终于落了。我把它捧在手心,仔细地端详着,它那细小昏纹路是它的筋骨,它那突起的脉络是它的脊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躯表明了它那人一而终的顽强。坐在那儿,静静地,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1.文中划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老丝瓜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_______         (2)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__

(3)即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查看答案

初冬游木渎有感(其一)

初一(1)班   季宸轩

池鳞结伴游,影叶漾高楼。

疑是春行早,丛中花正羞。

1.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              

      ;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

A. 吟唱着人生的激昂慷慨与低缓    B. 驱赶着人生的黑夜

C. 容纳着坚硬的巨石和柔弱的小草    D. 饱含着人生的清醇与忧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