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 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心_____

(2)佁然不动_____

(3)信声无哀乐也_____

(4)僧少可语耳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时踞石坐/学不思则罔

B. 其境过清/不物喜,不以己悲

C. 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 岸势犬牙差互/如土石何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翻译下面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1.(1)以……为乐。(2)静止不动的样子。(3)更加。(4)遗憾。 2.B 3.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遭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知音难觅的惆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题注意词类活用,乐:以…为乐;古今异义,恨:遗憾。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而:表修饰/转折;B.以:因为/凭借;C.之:助词,的/代词,当时的情景;D.其:代词,小溪/代词,它的,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故停顿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重点词有:沸:水波翻涌的样子;息:停止;句意: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的情绪。 乙文参考译文: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华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阅读者·走近《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1)【活动一:合作交流】

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组内辩论】

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在语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凄清)

B. 其船背稍(平)

C. 窈窕淑女,寐求之(睡时)

D. 未果,病终(随即,不久)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崔氏二小生

B.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其两膝相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

B. 诎右臂支船

C. 佁然不动

D. 左手倚一衡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