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

B. 就之如                    停数

C. 九族                   其将归见其

D. 羲、和                 苟全性于乱世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1.(1)满一年 (2)兴办 2.A 3.(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1)齐威王虚心纳谏。(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间”:间或、偶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答“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2.试题分析:D“其知如神 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两句中的“其”都是代词“他的”之意。A前者代词,后者助词。B前者“太阳”,后者“天、日子”。C前者“使……亲和”,后者“亲近”。 3.试题分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谤讥”“闻”“岁”“时”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能谤讥于市朝”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的一项是(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语贯穿始终。

B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

(2)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3)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4)《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

B.《红岩》中的许云峰和成岗被捕后,面对徐鹏飞的威逼利诱,拒绝出卖党组织。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D.《童年》中年幼的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 “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 “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 “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