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阅读的重量 ①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阅读的重量

①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现在,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②在我纯属个人的体验中,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限制阅读的文化贫瘠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上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很想肯定自己,让我生出一种从不自知的既鬼祟又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所以我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学史上或许不是一流的经典,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它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这重量击碎了我精神上的某个死结,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另一本中国的书,我选了《聊斋志异》。在那个沉默、呆板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有那么神异、飞扬的想象力,为我当时有限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空间。

④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到乡村接受再教育的岁月里,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那些大书陪伴他度过了沉闷的青春期。问他当时为什么读它们,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⑤今天想来,类似上述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和开放,曾经出现过千百万人奔走相告,争读一篇小说的时光。也曾经有人在图书馆把喜爱的、十分抢手的一部几万字的小说手抄下来,为的是可以反复阅读。那时你走在街上,看到排队的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新华书店。有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民族对文学的亲近程度,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这里我想说,一个民族对阅读的亲近程度,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

⑦阅读的无用之用如前所说,阅读是有重量的,这重量让我们对阅读的重要毫不怀疑。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我所说的“轻”包含了阅读那“无用”的一面,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心境的解放。萨达姆在他最后的时刻,在他那个两平方米的小牢房里,他的枕边放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我想一个人在那样的时刻,当他想到自己灵魂的时候,恐怕不会放一个钱包在枕边,对着一个钱包来解决灵魂的问题,虽然阅读《罪与罚》也无助于对他生命的挽救。也还听说过这样的事:西班牙总统前不久发布了一道命令,政府免费赠送西班牙公民每人一本《堂吉诃德》。

⑧在今天,重要的已不是无书可读,而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但我始终相信,若说这样的阅读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最大的效益就是对人心的滋养。如果经济是酒,那文化也许是茶,或者是水。文化给人的力量正像“无用”的阅读给人的力量那样,它不是打击型的嵌入,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的必须,但它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呢?

1.第①段的“读画”“读图”中“读”的意义有何区别?

2.谈到自己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说它“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的作用是什么?

3.阅读⑤—⑦段,说说“阅读的无用之用”中“无用”和“用”各自的含义。

4.第⑧段说“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从⑥—⑧看,说说阅读的“重”和“轻”内容分别是什么。

 

1.“读画”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读图”的“读”,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2.击碎了我精神上的某个死结,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3.“无用”含义是无功利心。 “用”含义是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 4.“重”是指阅读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 “轻”是指阅读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的能力。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读画”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读图”的“读”,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结合第③段“所以我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学史上或许不是一流的经典,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它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这重量击碎了我精神上的某个死结,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提炼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结合⑤—⑦段内容分析,“阅读的无用之用”中,“无用”指的是无功利心;“用”指的是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结合⑥—⑧段内容分析,“重”指阅读决定着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轻”是指阅读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①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②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几何人而足    度:估计。

B. 其言也          是:这。

C. 王翦          谢:道歉。

D. 今闻荆兵进而西  日:一天天。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B.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C.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D.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起初认为王翦打算用六十万部队攻打楚国,是因为年纪衰老心有胆怯。

B. 李信和蒙恬在战争初期大破楚国军队,李信再攻克鄢、郢之后领兵向东,与蒙恬会师。

C. 楚国军队在李信与蒙恬会师的途中,紧紧尾随秦国部队,三天三夜都不停顿休息。

D. 李信战败后,秦始皇请王翦帮助自己攻打楚国,王翦坚持用六十万部队攻打楚国。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轻松读经典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第三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⑦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周国平文)

1.下面对“人文经典”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经典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 人文经典因为是人文性质的,所以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C. 人文经典能影响世世代代的读者。

D. 人文经典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对经典的“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阅读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B.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 真正的阅读是既为了实际的用途又为了消遣。

D. 真正的阅读懂得拒绝和排除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读物。

3.对经典的“不同的读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几个不同方面,对经典进行考证、诠释和分析。

B. 可以以轻松的方式和心态读经典。

C. 可以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D. 可以读自己看得懂并且有兴趣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B. 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累计减贫6800多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C.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武汉大学樱花盛花期在3月20日至3月28日之间。花期因天气会出现较大变化。近十年来,武大樱花花期平均为16.2天。

D. 记者昨天从武汉市教育局获悉,4月19日至24日,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将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考查。按去年政策,科学实验不合格者,普高将不予录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功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B.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周三凌晨发表声明,证实霍金教授在英格兰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C. 确定“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持消费者权益。

D. 湖北省从严控制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并具体规定了16种污染因子的浓度限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