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乙】 记...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           怀民亦未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好像睡觉 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适合长时间停 留,于是就记下了这里的景色离开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解析】甲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宋 甲文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乙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寝:睡觉。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因为。清;凄清。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解释下列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

(2)下见小潭。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_______

(4)日光下澈。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俶尔远逝。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潭西南而望。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

(7)斗折蛇行。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___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

(9)凄神寒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______________

(10)如鸣佩环。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近岸。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隶而从者。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似与游者相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可: _____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

(2)从: _______________。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_______。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 _______________。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

(4)差: 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_______________。下见小潭;

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6)乐: _______________。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7)以: 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____。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全石以为底。

(8)而: _______________。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隶而从者;

_______________。潭西南而望。

(9)游: 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同游者。

(10)环:______________。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竹树环合。

(11)为:______________。全石以为底;

______________。为岩。

 

查看答案

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___________。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_______。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__________。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__________。影布石上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查看答案

理解

(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