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有游于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①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

有游于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①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②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不强为之?”

注释:①盍:何不。②不视人:不用看别人行事。③大器:用以比喻“义”,最珍贵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曰:“吾族人无学者。”

(2)子墨子曰:“不。”

(3)岂日吾族人之好

(4)不欲哉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犹强

A. 市鞍马    B. 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C. 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    D.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两处)

夫 欲 富 贵 者

4.翻译下列句子。

(1)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墨子劝学的目的与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不同的,请说说两者劝学的目的各是什么?

 

1.①回答②这样③没有人④所以 2.B 3.夫/欲/富贵者 4.(1)爱美、向往富贵的人,不用看别人行事,还努力去做。(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墨子劝学的目的告诉人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业,就应当努力学习和从事,不必犹豫。孙权劝学的目的是告诉吕蒙学习的重要性,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 【解析】译文:有个人在墨子门外游玩,墨子说:“何不去学习呢?”那个人回答说:“我的族人中没有学习的人。”墨子说:“不是这样。爱美的人,难道说我的族人中没有爱美的人,所以我也不爱美吗?想要富贵的人,难道说我的族人中没有像富贵的人,所以我也不想富贵吗?爱美和想要富贵的人,不看别人行事,而且努力追求它。道义,是天下的宝物。为什么要看比人行事,不努力追求它呢?”。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注意一词多义,“故”,这里是“所以”的意思。 2.A.为了;C.是;D.成为;B项与例句都是“做”。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句,犹:还。为,做。(2)句,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这些字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各句抒情方式与例句“人闲桂花语”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

C.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水部送张十八员外》)

D.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2.请简要赏析“落”字的表达效果。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某中学七年级5班召开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歌朗诵环节,吴玉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王明同学接着朗诵黄沾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情节,回答问题。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1)选段出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

(2)结合相关的内容说说文中的他最初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B. 《黄河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C. “学校”和“春天”都是名词,“支持”和”跳跃”都是动词。

D.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3)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4) 有则改之,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通过描写边塞夜景来体现战地生活的艰苦卓绝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矫健身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