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这种会唱歌的年轻女人在附近昆明多的是。
B. 嫦娥三号的成功落月,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
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C. 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正确书写、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D. 坚持开门搞活动,坚持开门听意见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广大人民对公务接待的奢侈浪费深恶痛疾,因此培养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势在必行。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门楣(méi) 合辙押韵 媲美 黯然失色(àn)
B.酬和( hè ) 龙吟凤哕 挑衅 长吁短叹(yū)
C.绮丽(qǐ) 盛气凌人 藉贯 一马当先(dāng )
D.招徕(lái) 颔首低眉 追朔 鹤立鸡群(hè)
作文
24.成长就是一次旅行。即将面临中考的你,其实并不孤单。因为你的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阅读顾晓蕊的《温暖的依靠》完成后面小题。
①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五岁的我在趟水玩,裤腿上沾满斑驳的泥点。
②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定定地站在那里。
③男人咧开嘴直笑。妈妈揉了揉眼,惊喜地喊:“你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
④妈妈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把我拉进怀里,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
⑤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年幼的我对他印象模糊,只觉得父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
⑥父亲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返回部队。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
⑦又见到父亲,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⑧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倔强的我用沉默来对抗爸爸的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肯叫他一声“爸爸”。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坐到床边,为我掖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觉,心里却十分厌烦。
⑨直到十岁的一天。学校召开运动会,要求我们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我突然心里酸酸的,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终于脱口而出。
⑩日后年龄渐长,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既然选择了参军,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更何况,粗犷的他一旦柔情起来,竟让人心里溢满温暖。
⑪记得那一年我12岁,我们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山头,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后山。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⑫我松开父亲的手,如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快乐地奔跑。父亲打开帆布袋,开始采摘黄花菜。半个小时后,父亲再抬起头时,不见我的身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⑬父亲在波浪般的花丛中横冲直撞,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父亲终于发现了我,我不慎从峭壁坠落,被一截树桩挡住,我吓得浑身发抖。父亲拼命把我拉了上去,我紧紧地,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大声哭泣。
⑭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父亲背着“死而复生”的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唱着军歌回到了家。父亲用浑厚的歌声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那一刻,我冰冷的脸伏在他宽大而温暖的肩上,就像靠着一座坚实而温暖的大山。
⑮父亲喜欢读书,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诵读。
⑯上初中时,我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写作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仍坚持为我购买课外读物,《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塞满我的小书柜,父亲总是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⑰现在,我偶有文章见报,父亲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他笑着说:“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他用汩汩流淌的父爱,把情怯的我灌溉成一朵夏日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当年英姿飒爽的他腰杆已不再挺直,双鬓添了缕缕白发。父亲感慨地说:“你们长大了,我也老喽!”听了这话,我的心仿佛被狠命撞了一下。
⑱窗外又下起了雨,往事随着雨滴溅出记忆的水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父亲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他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依靠。
1.文章围绕父亲和“我”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你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五岁时,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我拒绝喊他。
八岁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初中时,父亲为我购买课外读物,我喜欢上了我阅读写作。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
(2)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③节中“咧开嘴直笑”写出了父亲的喜悦之情,“揉了揉眼”写出了母亲不敢相信父亲回来的事实。
B. 第⑦小节划线句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对父亲的陌生感和父亲的疼惜与自责.
C. 文中“我”的情感先后经历了排斥、厌烦、感动、依恋、崇敬、感念。
D. 本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往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4.阅读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链接】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于漪《往事依依》
选文第十五小节和链接材料都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写法和作用上的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舌尖上的军队》,回答后面小题
①曾几何时,一档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笔者就来说说舌尖上的军队。
②二战中,美军士兵对装备的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他们甚至编出很多段子来调侃这种罐头。然而,在战时的英国,午餐肉罐头被当地百姓当作圣诞菜肴享用。这种落差就是国力的体现。
③越战之后,美国淘汰了老旧的马口铁罐头包装口粮。硬质罐头的重量、硬度影响了携带的便捷性。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软罐头的包装技术。采用软包装不仅拥有和马口铁罐头同样的保质期,还便于携带和空投。包装废物在战时也易于被掩埋或者带走。在执行秘密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碰撞而发出声响。
④最早使用软罐头技术的是美军特种部队。他们经常需要在越南丛林中执行超过十天的远距离巡逻或者偷袭任务,携带传统的硬质罐头非常不便。美军后勤部门拿出用于医疗包装的高分子材料包食物给士兵吃。美国一直用最新的科技来推动军队的饮食进步,并将其视为战斗力的一部分。
⑤除了软罐头之外,营养支持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 军方。营养支持本是医学专门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研究此项医学技术,通过给士兵注射营养液便可以维持生存,而且达到无损健康、保持精力旺盛的效果。美国军方打算送宇航员上太空,不进食则无需考虑宇航员的排便问题。最后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即便什么都不吃仍然会有排便,人体的胆汁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这种技术被用于治疗消化道出现问题的重症病人。中国就有因为癌症需要切除整个肠道和胃部的病人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甚至结婚生子并存活。军队餐饮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可以推动民用商业领域的进步。
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配发新型单兵口粮。这是一种可以自热并且携带安全的前线口粮。为了避免口味单调,美军开发出二十多种不同的菜品,甚至为回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开发出专用的口粮。
⑦我军有无类似的军用口粮呢?
⑧我军后勤部门一直在研发各种军用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可被视为炒面的升级版,当初制造压缩饼干是希望方便携带。随着生活水 平的提高,压缩饼干的口感和营养也有所改善。有很多人认为,压缩饼干是一种泡过之后可以变得很大的食品,这并不是制造者的目的。压缩饼干的单位热量也谈不上很高,至少与同等质量的肉类比没有什么优势。整体而言,这是一种不算先进的单兵口粮。
⑨中国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军用食品是脱水米饭,最早发明脱水米饭的是旧日本军队。中国改良了日本的技术,只要加入少量热水,脱水米饭就可以食用,口感也接近一般的米饭。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效仿美国研制了类似的单兵自热食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十多种 不同的改良型号,适用于各个军兵种。
⑩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强大,不完全在于拥有多少飞机坦克航母,而吃饭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后勤能力。对军用食品的研制开发,是军队建设今后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1.从全文看,军用食品要具有哪些特点?
2.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不算先进”能不能改为“不先进”?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3.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军用食品发展情况,其中介绍美国军用食品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 文章标题化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神秘的军方信息生活化,新颖别致,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C. 文章第⑥段中举中国癌症病人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的事例,意在说明将医学上的营养支持技术运用到军用食品研制上是无法实现的。
D. 中国在军用食品技术研制发展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这更需要我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军用食品的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