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

(3)往女家________

(4)以为正者,妾归之道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

 

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2)已:停止(3)之:到……去(4)顺:顺从 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 4.示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解析】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此题注意通假字,“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1)句关键词是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2)句关键词是移:改移。 3.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滕文公下》: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即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两文都表达了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强调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这段选文中还体现了孟子有关“仁”和“礼”的主张。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吾孰与徐公美

B. 朝: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 美: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2.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皆以美于徐公/自以为不如

B. 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 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闻寡人之耳者

D. 者: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3.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没有)  ③能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 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 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 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8.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9.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信未______

(2)小大之______

(3)公将______

(4)望其旗______

2.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6.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查看答案

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_________,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______________,简·爱在__________做了家庭教师,《简·爱》一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曾要与简爱结婚。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1)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 

(1)“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说的是林冲。_____

(2)“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指的是宋江。 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