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里有一庙,庙里有一老和尚。老和尚不喜念经拜佛,每天吃饱喝足,躺在庙门口的草地上晒太阳,观山间云生雾起。
②岁末,天寒地冻,天阴阴沉沉的,像要下雪了,老和尚正坐在寺庙内烤火。这时,推门进来一个不速之客,是个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逃难一样。
③你想出家?老和尚烤着火,平静地问年轻人。这会儿,窗外的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年轻人也围坐在火炉旁,搓着两只冻得通红的手,认真地点了点头。
④何故?
⑤年轻人脸上抽搐着,痛苦地说,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我女朋友跟了别人,她嫌我家里穷,嫌我父母下岗。可是,我真的很爱她!
⑥还有吗?
⑦有,多呢!我写的文章倍儿棒,可是编辑就是不搭理我。这年头,你想发表作品,得帮他们拉广告。我单位的领导,经常给我穿小鞋,事事刁难我。我父母……
⑧老和尚摆手打断年轻人的话,认真查看年轻人的行李,问,你带篮球来做什么?年轻人以为老和尚喜欢篮球,眼里亮了—下,说,我怕山上没啥事儿干,我们可以一起玩玩篮球打发时间。老和尚苦笑着,去厨房寻了把菜刀,递给年轻人,严肃地说,本庙有一规矩,只收哑巴,你想入佛门,得割掉舌头,了断人间是非!
⑨割舌头?什么破规矩,太恐怖了!太残忍了!会流很多血的,会很痛的,说不定还会死的!年轻人握着菜刀,倚到墙上,感觉舌头上凉飕飕的,如同有锋利的刀刃在慢慢滑过。年轻人呆若木鸡。老和尚摇了摇头,轻轻卸下年轻人手里的菜刀,口中说道,阿弥陀佛,像你这样尘缘未了的迷路者,我已经接待过16位,施主你是第17位。年轻人满脸羞愧,搓着两只手,不敢吱声。
⑩老和尚望了望窗外。这时,漫天大雪,鹅毛般在飘。老和尚一施礼,说,小施主,你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回来时,他一身洁白,右手提着半桶白如梅的雪,左手折了几枝白如雪的梅。老和尚掸去身上的雪,端出一个瓦罐坐在火炉上,从桶里挖了些雪倒进去。瓦罐无盖,残了一只耳朵。雪,在瓦罐里渐渐融化,化成泉水的幽冽,缓缓呜咽开来,热气升腾,舞姿婀娜。老和尚盛了一碗烧开的雪水递过去。年轻人接过碗,嘴伸了过去──烫!老和尚一笑,少安毋躁,小施主你性子太急,不可取。
⑪稍凉,年轻人再喝。老和尚问,何味?
⑫无味。
⑬再品。
⑭年轻人嘴里咂巴了一会儿,说,有点苦,一点点。
⑮善哉!因苦而苦,发乎于情,出世入世,常修菩提心。老和尚继续说,煮茶,上等水为山泉水,其次是江河水,再次是井水,最次是雪融水。雪融水乃天赐之水,淡而无味,兼苦,如尘世如俗人……老和尚的话,让年轻人的心绪渐渐宁静。老和尚又在瓦罐里添了些茶叶。沸腾间,茶叶在水里恣意行走,舒展开自己慵懒的身体,禅境悠远。
⑯老和尚递过一碗茶,年轻人抿了一口。
⑰如何?无味?
⑱清甜,怡人可口!年轻人孩子似的笑了。
⑲香吗?
⑳年轻人思考了一下,肯定地说,不香!
老和尚折下几朵梅花,搁入瓦罐,用木勺小心地搅动了几下,又盛了一碗给年轻人。梅花在碗里怒放,一股淡雅的清香氤氲开来,花房般温暖。
年轻人笑着说,不用品了,没喝就香满屋了。
其实最好的茶水非山泉水,而是寒梅之苦雪。为何?你是读书之人,应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年轻人遥看窗外。雪停了,白茫茫一片,如童话世界。三天后,年轻人下山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7年10期,有删改)
1.雪,营造了故事独特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从老和尚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完成填空。
天阴沉沉 | 老和尚寺内烤火 |
雪纷纷扬扬下 | ① |
漫天大雪鹅毛般飘 | ② |
雪停了 | ③ |
2.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描写了年轻人进寺庙时“背着大包小包”的细节,为下文老和尚发现年轻人带篮球这一情节作铺垫。
B. 第⑨段中,老和尚不知道年轻人是否了断尘缘,就以割掉舌头方能入佛门的规矩试探他。年轻人的表现让老和尚很失望,他“摇了摇头”。
C. 第⑩和第段中,老和尚和年轻人都有看向窗外的动作,但内心世界不同,老和尚在寻找给年轻人讲道理的方法,年轻人是思考老和尚所讲的道理。
D. 小说塑造了一个如闲云野鹤般的高僧形象,他从容淡定,洞悉人性,睿智通达。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说第⑮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深层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描写年轻人和“我”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各自在文中有何作用?
【链接材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⑨段划线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近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写诗,惟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更有一位青年诗人傲然宣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他们力图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求“远方”,创作的诗歌远离生活,很难引起共鸣。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②《诗经》中的古代歌谣,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民间情歌,还是“昔我往兮,杨柳依依”等征人怨语,都是直接描写眼前境遇。一些诗人身临远方,他们的诗歌仍是写身边情事。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平沙莽莽”的大漠是 “远方”了,但当岑参和西征将士未来之前,那大漠和人们毫无关系,哪有诗歌?
③当然,诗人想象力非凡,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李白常想象腾身青云,但读他的诗可知,当他飞上华山云台峰,对着仙人长揖时,还是忘不了苦难的人间!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可他的诗也充满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可见,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生活,是诗人驰骋想象后无法忘怀的牵挂。
④现实中确有不少事使人心烦意乱,所以李白大喊:“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使能逃离,又能在何处找到归宿?科学家称太阳系外有几颗宜居的行星,可一旦人们奔赴那里,立刻会形成新的“人间”,烦扰也会接踵而至。况且大地本是人类的家园,东方传说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传说耶和华用泥土造亚当,还告诫:“你本是泥土,必归于泥土。”人类注定世代离不开泥土,诗人也是凡胎泥身,又怎能离开人间?
⑤金圣叹这样定义诗歌:“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耳。” 如此看来,诗歌当然源于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皆有诗意。我家住在南京城墙外的一条陋巷中,小区外沿街开着洗车店和小饭馆,可谓货真价实的红尘市井。可是我傍晚出去散步,抬头一望,青紫色的钟山峰影映入眼帘,朱湘《有忆》中的诗句便涌现脑海。陶渊明说得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诗歌就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
(选自《新华日报》2017年11月3日,有较大删改)
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2.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③④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原因。
【材料】《水调歌头》中,苏东坡断然拒绝白日飞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刘基的《说虎》,完成下列各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选自《郁离子》)
【注】①不啻(chì):不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恒见(______)
②虎利其爪牙(______)
③寝处之(______)
④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人获而寝处其皮
A.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C.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D.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虎 之 食 人 不 恒 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______的写作手法向人们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
阅读曾肇①《海陵春雨日》,完成第7题。
公事无多使客稀,雨时衙退吏人归。沉烟②一炷香云重,画角③三声晚照微。
桑雉未驯惭报政④,海鸥相近信忘机⑤。只将宴坐⑥收心念,懒向人间问是非。
【注】①曾肇: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曾多次谏言朝廷,一度被降调滁州。绍圣四年出知泰州,其时社会秩序平静,争讼较少。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画角:古乐器,发音高亢,一般在黎明和黄昏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④桑雉:语出《汉书》,此处指施行仁政、普及教化。报政,陈报政绩。⑤忘机:语出《列子》,指没有巧诈的心思,胸怀坦荡。⑥宴坐:闲坐,休息。
⑴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法相同的诗句是“___,___”。
⑵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前一阶段微信圈被一个广告刷屏:“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广告讲述了留学美国的儿子深夜微信向妈妈求助,隔着时差父亲和母亲连夜录制番茄炒蛋的视频,最后男孩成功与友人聚会的亲情故事。这则由杭州招商银行用心策划的留学生信用卡广告,速递了一场漂洋过海的母爱,也让无数网友为之泪奔。某校也开展“博人眼球的广告”热搜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广告效应】探究下面材料,说说广告如何打动受众的心。
【材料一】目前,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各种类型的广告,广告制作者并不仅仅希望将文字或图片信息传达出去,而且还要抓住受众情感体验 ,满足其自尊、自信的需要 ,使之萌发购买动机。
【材料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多元化发展:多样而深邃的主题,时尚的元素,博人眼球的形式,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诉求,鲜活的语言……每一则广告的呈现都会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广告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材料三】随着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 ,广告商针对广告受众的需求和心理,也打起了情感牌,注重以情动人。毫无疑问,每个人的“感动敏感带”都不同。崇尚以融于物品中的关爱来娱乐他人,像亲情、友情、励志、公益类情感诉求型的广告,屡试不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创意】请结合广告相关知识,谈一谈“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这句广告词刷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创作】“催泪广告深夜刷屏,眼泪与质疑齐飞。”对于漂洋过海的母爱,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创作一句广告词跟帖,发表自己对母爱的评价,这句广告词必须运用对仗手法。
网友跟帖:暖心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心酸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个人,正是你的父母。
网友跟帖:温情的广告,掩藏着广告商“步步为营”的套路。
你的跟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作者是__(人名)。唐僧师徒四人遇到的第81难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学到什么做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范爱农》中,鲁迅与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当时徐锡麟被害,鲁迅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而范爱农表示反对。
B.《格列佛游记》慧骃马高贵而理性,它们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并且语言中没有一个表达邪恶的词汇。
C.在学校里,汤姆·索亚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
D.保尔调到铁路总工厂担任共青团书记,在这里,他认识了共青团省委委员达雅,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可是,保尔最终认为现在不是谈爱情的时候,毅然斩断了情丝。
E.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成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