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bǐnɡ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xiǎnɡ其成者,而是将更多     (机敏 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ǐnɡ_____日新_____坐xiǎnɡ_____其成

(2)“因循守旧”中,“循”的意思是______。“眷顾”的意思是_____ 

(3)根据文意,从“机敏”“机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1)禀 gǒu 享 (2)遵守,依照 关心照顾 (3)机遇 (4)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享”不要写成“亨”。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其中“循”是“遵守”的意思,“眷顾”是“关心、照顾”的意思。第(3)小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机敏”意思是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遇”意思是有利的境遇。根据语境应填写“机遇”。第(4)小题考查学生提炼句子的能力。仔细阅读这段话,首句“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是中心句,后面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⑧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从香气方面歌颂了莲花的芳香。 

(2)默写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作文。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某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九年一班同学对开车使用手机等几种常见的违规驾驶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增长情况(与正常驾驶事故率5.2%的情况相比)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一)、表(二)。

表(一):

使用手机时间(秒)交通事故增长率开车速度(千米/小时)

30

60

90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打电话

看(玩)手机

40

25%

33%

38%

71%

61%

112%

60

44%

52%

69%

98%

93%

152%

80

58%

73%

87%

141%

114%

201%

 

表(二):

其他常见违规行为

司机与同行人聊天

醉酒驾驶

疲劳驾驶

交通事故增长率

85%

312%

303%

 

 

1.请根据上面表(一)、表(二)的调查结果,分别写出一条探究结果。 

①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驾驶时发生交通事故,请根据表(一)、表(二)给司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那年,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坐在副驾驶位置,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金边墨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内心特别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就算驾车端直前行,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之中!现在,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这代步的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听天由命的最坏打算。这时,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我的心中充满怀疑,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

⑦沉默。等待。煎熬。

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那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立刻,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推起遮住半张脸的墨镜,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我要去的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只有要出租车去,但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进丛生的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住宿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我心情忐忑,还差点误会了他。想到这儿,一种愧疚之情由心底而生。

⑫“拦路虎”被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合力铲平而“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来了:“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那些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微笑着与我告别。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心里充满不舍。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他们又像朵朵美丽的山花,沁人心脾,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低声自语:“其实,生活中从未缺少过这些真、善、美呀!”

1.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沮丧焦虑→回村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前行,不舍赞美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⑭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了刘师傅在道路遭遇塌方汽车无法通行时急于寻找帮助的形象,体现了师傅的真诚、热心。

B. “设置悬念”是本文的特点之一。例如,第②自然段中“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设置的悬念是:“我”和他初见的情景是什么?此时“我”为何会悔意重重,心乱如麻?

C. 第⑧自然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衬托了我们久等老人不至的煎熬心理。

D. 第⑪自然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气氛,衬托了“我”看到人们正在为自己刨土开路时,内心的着急与焦虑。

E. 作者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抒发了对治理道路塌方这一安全问题的担忧之情。

4.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题目“微尘远,山花近”的含义。

 

查看答案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龙图阁学士:官名。后面的“主簿”“部使者”“司理参军”“转运使”都是官名。②任:保举。③分宁:地名,分字县。后面的“南安”也是地名。④手版:朝笏(hù)。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有狱久不决______            ②一讯立辨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3.读了本段文字后,你认为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意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