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张晓风 “黄来了,新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张晓风

“黄来了,新加坡的黄,你记得吗?我们也许明天请他吃饭聊聊。”丈夫跟我说这句话是在晚餐的时候。

每次去新马,黄都把我的安适看成他的责任,三年不见,不知他怎么样了。但我也来不及想他,晚饭后睡了一觉,十二点起来赶稿。老朋友逼着要,躲不掉的。

那篇稿写的是台湾,写的时候自己几乎要笑出来,一所秀朗小学比南太平洋的“小岛国”瑙鲁要大好多倍哩!那个国家真是人丁不旺,总共才八千零四十二人;图瓦卢也好不到哪里去,才一万多人,我们一所秀朗小学就够成立好几个国家了。但高山上那只有一两个学生的小学也很动人,一切的教室、教学设备、师资仍然一丝不苟,只为对那一两个孩子有所预期,只为让每个幼小者都能有学习的惊喜。写着写着,又写到玉山,写到兰屿。四点钟,女儿也起来了,我们各据餐桌一方,互不说话,认真忙自己的“功课”。

五点了,我去找录音机,打算把杂乱的稿子念一遍,供人誊抄。一站起来,只觉地覆天翻,女儿叫起来,[A]我拉她躲在餐桌下面,那经验又恐惧又好玩。我们母女俩从来都没有过如此鼻子贴鼻子地蹲在桌子底下哩!即使在她极幼小的时候也不曾。家中两个男生也爬起来了,家里闹嚷一片,像除夕夜。

我六点躺下,把闹钟拨到七点,因为八点有课,整个过程里我只能说,上帝,别开玩笑,我们禁不起这样乱摇,我这一夜累坏了,我没有时间去“被震”啊!不管怎么样,我要先睡一个钟头。

第二天,丈夫回来,依然是晚餐时分,他说:“黄走啦,不用请客了。他吓坏了,原来是明天的机票,他硬去换成今天的,我请人去送他,你猜怎么样?机场里人山人海,都是观光客,都是给地震吓倒的,一个个嚷着要立刻划票回家。”

我一面听他说,一面试图从玻璃瓶里取出今年做的第一批芥菜心来尝,芥菜心独有的辣味直冲,我忍住眼泪。

奇怪啊,地震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怕的,却打死也万万没有萌生过出走的念头,当时只一心想等地震过去,好赶快爬出来修改不甚满意的底稿。间或摇得太不像话的时候,就从心里跟上帝顶顶嘴,表示异议。摇得更厉害的时候干脆把心一横,搂着女儿对自己说:“好家伙,死就死吧,这辈子活得也不枉了,怕什么?”

因为是自己的土地,因为是自己的天空,因为不是观光客,所以地动天摇的时候,心情无论如何惊惧,仍然拿脚跟踩住这块地,仍然用头颅顶着这片天。就算死,[B]千年后,有人从劫灰中掘出成尘的你我,我们的骨血仍然饱含着今夜的月光,仍然化验得出本土的泥屑。

事后检点门户,最重要的损失是一只瓮,它倒在地下,裂了,水流得满地。我把植物拿起来,把破片收好,丈夫把水擦得半干——反正剩下的它自己会干的。这一切都是在凌晨前赶睡一小时早觉之前做好的。

我躺在床上,犹在盘想:明天要去找一罐树脂,把跌破的瓮仔细粘了,粘好以后当然不能再放水来养植物了,那也无妨,破瓮还是可以插点枯枝或干花的,冬天来了学校后山上的箕芒会干得很好看,有空可以摘一把回来……

好困,但仍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想那只瓮……这是我的地盘,摇过震过,而且难保明天不继续摇撼,但它是我唯一的爱,我从来无法把它跟别的土地放在一起来选择,余震似乎犹在,明天我会去补那只瓮……我终于理由充足地睡着了。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概括文章标题的含意。

2.文章第三段看似偏题,能否删去?为什么?

3.怎样理解文中[A]处画线句中的“又恐惧又好玩”?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1.虽然“我”的故土经历了地震,但是“我”依然眷恋、热爱着它,决不会离它而去。 2.不能。这段文字表面上写的是作者所写文稿的内容,实际上巧妙地通过文稿表现了台湾的种种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的热爱,为下文抒发自己即便面临地震也不会离开台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 3.①“恐惧”是因为强烈的地震让“我们”母女俩感到无比害怕;②“好玩”则是因为“我们”母女俩从来没有如此鼻子贴鼻子地蹲在桌子底下,不禁又让人感觉有些新奇有趣。 4.这句话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宁愿死也不愿离开故土的强烈决心,抒发了对故土无比深厚的挚爱之情。 5.①勤奋敬业:半夜起来赶稿;地震过后,依然想着休息一会后要去上课。②坚强乐观:地震时觉得和女儿躲在餐桌下面很好玩,甚至觉得家里的闹嚷像除夕夜一样热闹;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还能安然入睡。③热爱故土: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都“打死也万万没有萌生过出走的念头”,坚决守在自己的土地之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题目“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中,“摇动过”是说“我”的故土经历了地震,“依然是我的土地”意思是“我”依然眷恋、热爱着它,决不会离它而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第三段,这段文字写的是作者所写文稿的内容,巧妙地通过文稿表现了台湾的种种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的热爱,为下文抒发自己即使面临地震,也不会离开台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所以这一段是不能删去的。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我拉她躲在餐桌下面,那经验又恐惧又好玩”中“恐惧”是因为强烈的地震让人感到无比害怕;“好玩”是因为鼻子贴鼻子地蹲在桌子底下的经验让人感觉有些新奇有趣。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运用夸张修辞,强烈表达了自己宁愿死也不愿离开故土的决心,抒发了对故土深挚的爱恋。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结合具体的内容,围绕“勤奋敬业、坚强乐观、热爱故土”来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得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地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地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得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那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地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只见那个小男孩兴奋地跑过来,一脸天真地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地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有删改)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给本文拟题。

2.第④段最后加横线的句子在情节设置上起什么作用?

3.想象一下,文尼斯基还回来的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沃尔特的心头为什么又会“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

4.请用一句格言式的短句,说说文章最后加横线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我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

备选名人:管仲老子陈胜华佗曹操吕蒙包拯朱元璋

吴敬梓邓稼先

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著《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遍家乡特产】请选择安徽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

历史上,①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②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雅调”,为天下所“时尚”。③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①句语序不当,应该将“_________”调整到“_________”之后。 

②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描绘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_________________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2)(巴中中考)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选段中的“他”是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bǐnɡ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xiǎnɡ其成者,而是将更多     (机敏 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ǐnɡ_____日新_____坐xiǎnɡ_____其成

(2)“因循守旧”中,“循”的意思是______。“眷顾”的意思是_____ 

(3)根据文意,从“机敏”“机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空格处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⑧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从香气方面歌颂了莲花的芳香。 

(2)默写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