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台湾诗人)

请从你的成长经历中,选取最触动你心灵的片段,自拟一个含有“走过”一词的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走过四季 大自然中美的东西有很多,而四季则体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一个季节。嫩绿的小草好奇的从湿软的土地中钻了出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小花儿仰起头,像是在和天上的白云打招呼。忽然,天空中聚集了大片的乌云,天空的颜色是深灰色的。只听哗啦啦的一声,春雨来了,滋润着万物。在雨中,各种颜色,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绘声绘色的画。春天是充满了希望的。 夏天跟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万物变得生机勃勃。树叶长得碧绿而茂盛。坐在树荫下,喝一杯清凉的果汁,感受微风给予的清凉。微风吹过池塘,泛起阵阵涟漪;粉红的荷花和翠绿的荷叶在风中摇摆。几只绿色的青蛙在池中歌唱,几条彩色的小鱼儿在水中跳舞。夏天,是充满了活力的。 渐渐地,天气不在闷热,变得凉爽起来,原来是秋天带着收获来到了。天空变得洁净如洗,湖面就像一块巨大的玻璃,透明见底。只要是秋风拂过的草木,必会变的金黄,惹人喜爱。田野里的稻子,小麦随着秋风舞动着,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果树上挂着各色的果实,就像一个个彩色的小灯笼。山谷中,火红的枫叶和槭叶跳着舞,像是在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优雅美丽。带着一身金片的银杏树欢快的抖动着它的叶子,像是在赞美秋风。天上的火烧云目送着南归的大雁,像是在与它们道别……秋天,是充满了喜悦的。 秋天悄悄地走了,冬天也跟着来了。冬天披着雪白的外衣,飞过每一个角落,每棵树,每株草都盖上了洁白的被子。雪落在地上,成了又厚又软的雪白地毯。几个孩子手拿雪球,正在进行打雪仗游戏。湖面结起了厚厚的冰,洁净的冰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出了洁白的万物,照出了美丽的冬天。冬天,是充满了童真的。 四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自然会懂得它们的美。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半命题作文。题干中席慕蓉所说的话表明了一个核心观点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据此可拟题为“走过挫折”“走过坎坷”。开篇可抽象形容一下漫漫人生路的模样,如路上镌刻着的未被人察觉的足迹、洒下的奋斗汗水等等。接下来运用形象化的方法,将独自面对的困难,承担的责任以及感受到的快乐寓于这条路中。最后点出这条路就是孤独,是属于自己的路,只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运用第一人称,写我们自己的路,也可运用其他人称,写别人的路,题目便变成了别人说话的转述。本文适合写记叙文、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两棵树

墨 村

(1)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异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伦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一试!痩子说,那就弄吧。

(2)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痩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3)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4)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而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5)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卷肢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者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地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6)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鳖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7)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车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8)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9)又一日,市里来辆轿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里呱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的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他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10)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您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您老舍不舍得忍痛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11)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您老说的对,是不多,是不多!

(12)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13)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痩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14)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轿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您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您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城里做客,我一定陪您老逛个够!

(15)胖子愕然。

(16)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痩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

2.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子。

3.文章第(5)段写痩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4.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

5.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

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5 月16 日第5 版)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B. 根据文意,应在第④段段首横线上填写的观点句是“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和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

C. 第③段画横线句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D. 本文论证思路严谨: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证明了“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的观点。

B.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读了本文后,你认同作者“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的观点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1)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2)日广。每履之,足若踬(3)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4)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2)浸淫:渐渐扩展。(3)踬:跌绊。(4)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三省吾身    B.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卒中往往

C. 而笑曰/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既克,公问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弗之 _________

(2)遇其叱咄_________

(3)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将“同舍生”求学之便与作者本人“生活之苦”对比,表现作者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B. 作者现身说法、写出自己虽家贫但不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

C.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形象的描写和简要的议论,言辞简洁朴实,语气恳切委婉。

D. 第二段作者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写出了自己的为学之难。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组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