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向贤彪的《涵养绿色的心态》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阅读向贤彪的涵养绿色的心态》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着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朱自清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不时勾起人们对绿色的想象。

②绿色,象征生命,充满希望。向往和追求绿色,是生命的本能。据说,有人从青藏高原下来,第一个动作就是跪拜和拥抱大树。栽树与读书并列,也是古人钟爱的事情。种树,是为了绿化山川,沐浴花香;读书,是为了绿化心灵,浸润书香。提起“张飞柏”“左公柳”“焦桐”等,后人无不称道先贤的善举功德。福建仙游有个百松村,村西南山谷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古驿道,两侧夹峙着400多棵数百年树龄的古松,史载为蔡襄省亲所植,由此家乡人世代传颂。史上那些倡导种树之人,不仅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也将自己种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③“没有任何石头可以打碎的镜子,没有任何风雨和尘埃可以模糊它常新的镜面。”梭罗如此形容他眼中的瓦尔登湖。19世纪40年代,这位“风雪和风雨的观察员”自带一把斧子,只身走进荒无人烟的瓦尔登湖,仅花费29.1美元材料费,便建起了一个栖身的小木屋,开始了长达两年零两个月的隐居生活。“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生活太奢侈了,既累了自己,也“累”了自然生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梭罗的话提醒我们,绿色才是生命的原色,简朴才是生活的本真。

④今天,人们对绿的渴望和追求,比以往更加强烈。从绿色餐饮到绿色出行,从绿色指标到绿色发展,从绿色交往到绿色社会生态,表明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态和绿色生活的向往,更体现出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在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诸多要素中,这样的绿色,无疑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因此,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的绿,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生态的绿,不是可有可无的环境,而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⑤跟修复自然生态一样,营造山清水秀的社会生态,绝非朝夕之功,尤需人人参与、共同努力。一边抱怨环境脏乱差,一边随手乱扔垃圾;问题都是别人的,自己总是不幸的……如果抱有如此心态,生态环境永远好不起来。社会生态,人人居于其中,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的环境。惟有从检视自身、从“我”做起,推己及人、坚守正道,方能让良好社会生态回归身边。

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每位运动员入场时,都会取一粒种子种在装有土壤的小盒子里。绿色代表着环境,也寓意着发展与和平、未来和希望。涵养绿色心态,常存善念之心,必结善行之果。走近绿色、拥抱绿色、融入绿色,让我们将纯净的“种子”播撒在心间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两句中“绿”的含义。

(1)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人们对绿的渴望和追求,比以往更加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涵养绿色的心态。

 

1.涵养绿色心态,常存善念之心,则必结善行之果。 2.指梅雨潭潭水。指“美好自然生态和绿色生活”和“真善美(的价值)”。 3.①向往和追求绿色,是生命的本能。②绿色才是生命的原色,简朴才是生活的本真。③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的绿,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生态的绿,不是可有可无的环境,而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在文章结尾提出中心论点“涵养绿色心态,常存善念之心,必结善行之果”。 2.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可知第一小题的“绿”指的是梅雨潭潭水。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知第二小题的“绿”指的是“美好自然生态和绿色生活”和“真善美。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二至四段的内容,提炼相关语句即可解析此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丹丘生的奇招击退红潮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

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 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 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 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①札(zhá)录:摘录。②笥(sì):竹箱。③泛滥:指多而杂乱。④影响:印象。

⑤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⑥约:简约,精练。

1.①录朗诵十余遍___________        ②即壁间所粘录 ____________

三五次以为常____________       ④壁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如予约取而实得也

A. 何陋    B. 千里者    C. 无丝竹乱耳    D. 夫君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完成下列小题。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诗中的_____字集中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描述“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表现的画面。

3.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诗的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专题实践

(1)请写出有关狼的两个成语或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汉语言大词典》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科技文萃》

材料三:1907年美国凯巴伯高原一片葱绿,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凯巴伯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的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作恶的鹿与冤屈的狼》

材料四: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的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   《母狼的智慧》

结合《猎人与狼》,就链接的四则材料,以及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或故事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战士形象,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________(填人名)。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填书名),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

A.《西游记》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这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在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参加艰苦的筑路时得了伤寒。这次病愈后,保尔在烈士公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

C.《小王子》这部小说记叙了小王子从遥远的B612小行星来到地球,他与狐狸的相互驯养让他明白了要用心灵去感知世界,而不仅仅是眼睛。

D.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