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①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注释:①缣:丝织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3)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

2.结合选文,说说阳城是个怎样的人?

 

1.(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3)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判官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 。 2.(1)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阳城当时颇受敬重,声望很高.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2)扶危济困,乐于施与。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不畏权贵,刚正不阿。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3)阳城很有智谋。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解析】参考译文: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 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阳城为仆人迟迟未归而感到奇怪,就去与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还未醒,阳城就把他背了回来。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责谢罪,阳城说:“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呢?” 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有德义的人,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允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辞,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德宗征召他来朝,任命他做右谏议大夫,特地派长安尉杨宁到他家送给他成捆的丝织品。 当初,阳城未出任官职时,士大夫们都思慕他的刚正的风格。等到他出任官职,担任谏官之后,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定会为忠于职守而不惜死,天下的官员们就更加畏惧他。就职之后,其他的谏官们都就繁杂琐屑的政事频频进谏,使得皇帝很厌烦,而阳城却与他的两个弟弟延请宾客,日夜畅饮。有朋友想劝他不要整天宴饮,阳城揣出了他的心理,竭力让这个朋友喝酒,朋友拒绝,阳城就先举起满满一杯酒敬他,朋友不得已,只好回敬他,与他推杯换盏,有时喝醉了仆倒在酒桌上,阳城有时先喝醉躺在朋友的怀中,朋友们说什么他全没听见。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阳城常对他的两个弟弟说:“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衣服没有多余的,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就高兴,把衣服送给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等官员时,因为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结果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用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 阳城出京做道州刺史。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侏儒。阳城同情他们生离死别,不进贡。皇帝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矮小,如果要进贡,不知道哪些可以进贡。”从此就不再进贡了。州里赋税没有按时缴纳,观察使多次指责。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赋税,到了道州,对阳城没有出来迎接感到奇怪,拿这事问当地官吏,官吏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判官非常震惊,奔入牢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你请安罢了。”判官在道州停留了几天,阳城不敢回去,住在馆外待命。判官见状勿忙告辞离去。顺宗即位,想召回阳城,可是阳城已死了,死时七十岁。 1.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会”“贷”“质”“重”“赋”“怪”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研究者,_________。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___________。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__________,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

 

查看答案

根据意思写出比喻人的惯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中有许多和树有关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写出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的题目是秋思,全词中点明秋思的句子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下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

B.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景径去不返,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C.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D. 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陈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词派的先声。

3.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的是边塞景象。既有整个“塞下”“千嶂”的雄阔背景,又有“雁去”“边声”“长烟”“落日”的典型景象,秋天的萧瑟,塞上的荒僻,烘托了早闭的孤城,描画得十分生动,简直像一幅艺术摄影。

B. 词的下阕表现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由生活细节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刻画。所见所闻,严霜羌笛,时间也由薄暮转到深夜。“人不寐”更有丰富的内涵。

C. “将军白发征夫泪”好似人物特写镜头,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沉思,战士们徘徊于寒夜,脸上的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也反映了孤城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扣人心弦。

D. 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内心的抑郁的,它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词风和“苏辛”相似,当属“豪放”一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启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进门见了老太太,老太太大哭着告诉了一番。胡屠户诧异道:"难道这等没福?"外边人一片声请胡老爹说话。胡屠户把肉和钱交与女儿,走了出来。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邻居内一个尖酸的人说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的簿子上记了你几千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也打甚么要紧?只恐铁棍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或者你教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报录的人道:"不要只管讲笑话。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老太太赶出来叫道:"亲家,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嘴马,却也打晕了,昏倒在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帖着。

1.对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项是 (  )

A. “尖酸”用得好,表现出这位邻居很善良,希望胡屠户尽快救治范进。

B. “小心”“拿”字用得好,写出了胡屠户现在只能是装出凶恶的样子,与之前形成强烈对比。

C. “笑”字用得好,写出了众人和邻居因为范进的病马上就好了而高兴。

D. “颤”字用得好,把胡屠户打得太狠表现了出来。

2.选文中,对众邻居的描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的邻居比较冷静,能帮忙说句话、力所能及地做点事。

B. 众邻居的前后表现能反映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C. 从众邻居的表现看.变化的是对范进的态度,不变的是趋炎附势的嘴脸。

D. 从选文看,众邻居的表现只是陪衬,主要是突出胡屠户的嗜钱如命。

3.下面对选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故事的基本情节使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 。

B. 作者对范进的疯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摹,直接鲜明、辛辣的鞭挞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C. 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上的矛盾,更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D. 作者将主观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中,一无贬词,却让人深感范进的可怜、可悲、可鄙。

4.下列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范进见报贴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

B. 语言描写中“噫!好了!我中了!”写出范进惊喜过望的心情。

C.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出范进狂喜致疯的可笑丑态。

D. 用“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些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